半导体材料、储蓄中低端环节“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 时间:
  • 浏览:876

  受海外疫情持续扩散影响,叠加前期获利回吐压力,26日多只半导体ETF直逼跌停,并且27日早盘半导体概念板块仍跌幅居前。不过,分析人士指出,从投资策略角度来看,疫情在日韩蔓延或使半导体产业链上游产能受挫,从而短期内导致面板等产品价格上涨,我国相关产业有望直接受益;从长期来看,可能加速我国对半导体材料、储蓄等关键领域中低端环节的替代。

  半导体产业链上游或承压

  目前,日本、韩国在半导体产业链上游材料和设备领域占据绝对优势。

  在半导体材料方面,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统计,2018年日韩占据硅片、光刻胶、掩膜版、电子级氢氟酸、溅射靶材、硅微粉、MLCC粉体等关键半导体材料市场份额分别为63%、72%、60%、93%、50%、90%。

  在半导体设备方面,2018年韩国三星、海力士占据全球半导体存储器DRAM73%市场份额,韩国三星、海力士及日本铠侠占据全球3D NAND65%市场份额;LGD、三星、夏普等日韩厂商占据全球约45%面板市场份额,尤其是OLED领域三星占据全球超90%份额。

  分析人士指出,受疫情不断蔓延影响,日韩半导体厂商停工或导致半导体产业链上游产能吃紧,半导体储蓄、面板等设备涨价趋势将加速。根据集邦咨询半导体研究中心(DRAMeXchange)最新数据,DRAM不同版本储蓄器价格均已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其中,4GB 256Mx16版本26日价格环比上涨2.04%

  国泰君安研报中指出,日本的半导体原材料渗透在整个产业链的方方面面,而至少到目前为止,多数材料在国内的国产化率仍然非常有限。日本的半导体原材料供应如果发生问题,不仅对于中国产业的原材料会有直接影响,还存在通过美国等其他国家制造的零部件短缺造成的间接影响。

  中泰证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师陈龙认为,中日韩之间在机电产业链方面具有高度在相互依存的关系,日、韩国内疫情的扩散将导致相关产业链正常开工受到影响,其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受限或有所下滑。

  “国产替代”诉求或快速增加

  不过,从投资策略角度来看,疫情导致日韩半导体产业链开工受阻,或给予我国享有半导体核心技术及新材料领域的相关产业一定的国产替代空间。

  华泰证券认为,从短期来看,日韩疫情发酵可能影响产能,从而导致产品价格上涨,而国内的相关产业有望直接受益。从长期来看,技术对比角度,我国面板和动力电池领域与日韩技术接近,若后期我国率先走出疫情影响,在面板和动力电池等领域的全球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张;而对于尚且存在技术差距的存储半导体和半导体材料等领域来说,则可能加速对中低端环节的替代。

  此前,我国面板厂商持续扩张产能,而2019年终端市场需求有限,导致面板价格一路下滑,日韩厂商陆续减产或关停生产线。比如,韩国三星在2019相继关闭L8-1和L8-2液晶面板生产线、LGD中断在韩国坡州P7和P8产线的部分生产。据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数据,今年2月份面板供应减少态势仍在延续,电视、笔记本电脑、监视器等大三应用面板报价普遍出现小幅上涨,出现反弹回升趋势。

  川财证券分析师周豫认为,面板领域三大参与者分别为韩国三星、LGD和中国京东方,受疫影响,韩厂可能加快产能退出,利好国内面板厂商,叠加华为折叠屏向国内转单的需求,国产替代的相关公司有望迎来双重机遇。

  此外,具体来看,若疫情对半导体材料供应造成冲击,日本预计将优先确保高端材料如光刻胶等供应,利好我国中低端材料如硅片等的替代机遇。同时,半导体储蓄器或因日韩产能受阻加速涨价外,在低容量的Nor Flash、SLC NAND及利基型DRAM领域有利于国产替代发挥作用,相关半导体产业链上市公司也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