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路线图 除了5G还有什么

  • 时间:
  • 浏览:812

2019年开年以来,“新基建”成了最火的名词之一。“新基建”这个概念,来源于2018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并迅速“走红”。这是与以往的“稳增长”,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完全不同的表述和概念。此次的“新基建”概念,具有兼顾“稳增长”和“促创新”的双重任务,同时还要推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

什么是“新基建”?

传统的“基建”,是指铁路、公路、桥梁、水利工程等大建筑;而“新基建”,主要是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

2018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还提出,“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等传统补短板领域。”

具体而言,“新基建”主要包括七大领域: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

“新基建”概念被定位和迅速走红的背后,是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稳增长紧迫性突出,而传统基建一方面已趋于饱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边际效用快速下降,亟需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力于科技端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符合经济“新旧”动能转换需求,也是顺应趋势和民心的方向。

“新基建”七大领域都涉及哪些产业链?

(1)5G:国之重器。作为新基建的领衔,5G是最被熟悉的,也被高层定调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5G不管是从未来承接的产业规模,还是对新兴产业所起的技术作用来看,都是最值得期待的。

我国重点发展的各大新兴产业,如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企业上云、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等,均需要以5G作为产业支撑。可以说,5G应用广泛,上下游产业链条也非常广。(参考表1)

(2)特高压:电力中枢神经。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将特高压输电项目投入商业运营的国家,早在1986年就开始特高压建设。我国特高压建设潜力依然庞大,当前国家已经规划的各类特高压项目大概在50-60条之间,意味着仍有大约30条已纳入规划线路在未来有望落地。

由于电网阶段性投资明显低于预期,以及当前国家拉动基建稳增长预期大幅提升的背景下,重启特高压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近期国家电网启动混改,首次向社会资本开放特高压投资,通过解决资金问题进一步增加特高压持续建设的确定性。

(3)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中国技术的名片。城市化进程中,轨道交通是关键一环,现在即使是轨道交通相对发达的北上广深,仍有非常大的缺口,并在加紧建设,更别提其他城市了。

国家发改委正密集批复一批轨道交通建设。近一个月就有八个城市及地区的城市轨道与铁路建设规划(包含新增)获批,总投资约为8600亿元。2019年1月的前4天,又批复了武汉近1500亿的城轨项目。

(4)充电桩:新能源汽车的“加油站”。截至2018年10月,我国充电桩总量仅为68.6万个,车桩比约为3.31:1,而根据规划,2020年全国车桩比基本为1:1,缺口巨大。这不仅令勇于尝鲜的车主们略感失落,实际更显著落后于规划水平。

(5)大数据中心:海量信息时代的诺亚方舟。新兴产业的未来发展将大量依赖于数据资源,因此从国家政务到各大行业,建立数据中心将有助于促进行业转型和实现企业上云。

在当今的技术浪潮中,互联网数据中心是最重要的趋势。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ynergy Research的调查数据,全球顶级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每家公司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支出至少达到每季度10亿美元的投资水平。

而全球数据总量每18个月翻番,数据中心建设会跟不上大数据爆发的步伐。

我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在2018年达1200亿元,这个数字尽管领先全球同业规模,但相比美国拥有全球44%的大型数据中心份额,仍不足其1/5体量。

除了云计算这个刚需之外,5G、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一日千里,亦在共同显著推高着人类社会对数据中心的需求。

(6)人工智能:人类的另一个大脑。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持续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将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

(7)工业互联网:大脑和机器边界的融合。工业互联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政策扶持确定,工业互联网产业的意义不亚于新能源汽车。国家对于工业系统的升级改造诉求足够强,万亿级市场空间足够大。

“新基建”七大领域都涉及哪些产业链?

“新基建”概念从提出到爆红,可以明确的是新兴产业将是未来经济的决胜点。这在的十九大报告中就已被描述。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明确了经济新动力的主要方向。

在全球进入以创新驱动的新兴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的大环境下,我国曾连续几年在全国两会上提出要加大创新,发展新兴产业。

2016年底,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十三五期间新兴产业发展的提升到了战略高度。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总纲要,《规划》指出到2020年,要实现“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值比重达到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5个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

未来,政策的重心将会向这些新基建领域倾斜,同时也将吸引资本竞逐。在政策和资本的双重发力下,这些发力于科技端的新基建领域将迎来飞跃式发展,进一步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以最平常的居家生活为例,人们通过智能系统,就可以对大门、卧室、客厅等进行统一的自动化管理。每间房子的用水、用电、取暖、照明都是处于最佳状态。足不出户,就能够通过联网系统,快捷获取外界信息。

如果要出行,轨道交通的发达能让人们在1小时甚至半小时就便捷融入周边城市生活圈,2小时车程内覆盖国内主要城市,4小时直达亚洲主要市场,5小时航程内连接全球半数人口的居住地……

当然,科技发展还将在交通、金融、建筑、娱乐、教育、通信和医疗卫生等领域中产生深刻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