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行业跟踪周报263期:身份证电子化CTID与EID的现状和未来

  • 时间:
  • 浏览:368

  年内将实现身份证电子化,手机扫码就可办事。根据中国政府网,3 月11 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在记者会上,总理表示:“基本民生和日常生活息息相联,现在我们跨省流动的人超过1 个亿,他们异地就业、养老、就学,办有些事往往要来回跑,‘跨省通办’确实已经成了新刚需。我们今年要实施一项新政策,就是把人们常用的身份证电子化,也就是说你办有关事项,拿着手机一扫码就办成了。当然,我们也要为那些不用智能手机的人特别是老人提供便利,还要保障公民的信息安全和隐私。”而在《“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也谈到要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数字身份统一认证和电子证照、电子签章、电子公文等互信互认。我们认为,身份证电子化的的发展有望在年内得到快速推动,与身份证电子化相关的全产业链都有望在这一浪潮中受益,而数据安全也将受到更多的重视。

  身份证电子化发展已久,深厚积累足以支撑其快速拓展。我国在身份证电子化上早有尝试,早在2010 年,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就根据公安部指示开展网络身份管理试点研究,并在十二五期间承担了国家863 计划“网域空间身份管理”等信息安全重大专项,研发了“网络电子身份标识(elD)”技术并形成了相关标准体系。eID 就曾发布eID 电子证照这一线下身份认证功能。而从2015 年开始,在公安部的直接领导下,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积极开展居民身份证网上应用研究,组织承建“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CTID 平台),助力新时代社会治理现代化。CTID 平台也推出了居民身份网络可信凭证(CTID),其是由CTID 平台签发给个人的权威网络身份凭证。CTID 基于公安部法定身份证件制证数据,采用国密算法,由CTID平台对法定身份证件所承载的身份信息进行脱敏、去标识化处理,统一生成不可逆、不含明文信息,且与法定身份证件一一映射的数据文件,能够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实现在线身份认证。我们认为,我国在身份证电子化领域已经拥有了较为深厚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在政策的推动下,身份证电子化的快速推进有望“水到渠成”。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的意见》,证照电子化进程正在加速。2 月22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工作目标为2022 年底前,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电子证照共享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电子证照制发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和群众常用证照基本实现电子化,与实体证照同步制发和应用,在全国范围内标准统一、互通互认;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领域广泛应用,社会化应用取得积极进展,“减证便民”取得明显成效。到2025 年,电子证照应用制度规则更加健全,应用领域更加广泛,支撑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取得显著成效,进一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意见》还明确加快推进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簿、身份证、社会保障卡、学历学位证、职业资格证、驾驶证和新申领的结(离)婚证、不动产权证书、不动产登记证明等个人常用证照电子化应用。我们认为,在身份证电子化之后,包括社保卡、户口簿等在内的其他证照的电子化发展也将加速,证照电子化行业的全产业链都有望在这一浪潮中迎来发展机遇。

  风险提示:部分细分领域信息化需求低于预期。

(文章来源:海通证券

文章来源:海通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