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预期政策足 资金面合理充裕可期

  • 时间:
  • 浏览:415

  国务院金融委及时发声,市场信心大振。17日,A股、港股延续反弹走势。在估值走低、信心回升的情况下,面对资金流动加快、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当前市场缺钱吗?长期资金还在吗?货币政策空间充足吗?

  综合机构观点来看,短期而言,资金流动加大,买卖交换较为充分,风险逐渐释放。北向资金17日结束连续8个交易日净流出态势,多家基金公司宣布自购,产业资本继续增持,市场总体上并不缺钱。从长远看,居民增配权益资产大势不改,长期资金参与力度加大既是趋势,也受到政策鼓励。宏观层面,稳增长是当前首要目标,货币政策加力可期,流动性将保持合理充裕。

  当前市场缺钱吗

  “市场并不缺钱。”接受采访的机构人士大多认为,恐慌情绪使得投资者加速离场避险,部分基金产品触发警戒线也被动减仓,共同造成了资金离场。从最近两个交易日的反弹来看,资金在逐步回场。

  数据显示,截至17日,沪深两市成交总额连续3个交易日超过1万亿元,3月以来日均成交额达10676亿元,高于2月的9400亿元,也略高于去年全年的10583亿元。成交量大,说明买卖交换充分,市场流动性好。从机构监测数据来看,在市场连续下跌期间,除了部分私募基金产品被动减仓,公募基金并未出现赎回潮、抛售潮。

  “真正可怕的不是资金走了,而是走了后不回来了。”一位资深市场人士如是说。17日,北向资金净流入54亿元,结束连续8个交易日净流出态势。

  不少场外资金也在积极布局。数据显示,截至3月17日,今年已有超过688亿元资金净流入股票型ETF

  其中,在市场波动较大的3月15日当天,有超27亿元资金借道股票型ETF“抄底”。

  此外,产业资本、基金公司也纷纷出手。最近一周,至少有3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增持、回购公告,体现了产业资本对标的价值的认可,而他们是离企业最近的“钱”;至少有中庚、睿远等一批基金公司或基金经理宣布自购旗下基金产品,金额合计超4亿元。

  长期资金还在吗

  长期资金是资本市场的“压舱石”“定盘星”。在前期市场大跌阶段,北向资金连续净流出放大了投资者焦虑情绪,但从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的情况来看,不少长期资金选择了坚守。

  北京一家大型公募基金负责人明确表示,没有大规模减仓。“股市下跌并不是因为经济基本面出现大幅下滑,或者是资本市场投资逻辑发生了改变,更多是受到一些短期因素的影响,比如,地缘政治事件、国内疫情等。”

  从估值看,一些成长板块的估值压力得到缓解,对长期资金吸引力进一步提升。当前,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在12倍左右,对比之下标普500指数则在21倍左右。各主要指数估值已处合理偏低位置。

  从资产配置长期趋势看,权益资产仍将是居民财富增配的重点。中国经济正加速转型升级,高端制造业、新兴产业逐步成为产业重心,将加速融资结构向以股权投资为主的直接融资转变。参照发达国家经验,在服务业发达和股权融资为主的经济发展阶段,居民配置权益资产的比例将显著提高。随着第三支柱体系的建立健全,股市也将迎来更加稳定的长期资金。《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0》指出,截至2019年,我国第二和第三支柱养老基金总资产占股市市值的比例仅1.37%,与全球平均水平21.47%还有很大差距。

  从制度环境看,吸引长期资金的政策措施将陆续出台。3月16日,国务院金融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会议提出,欢迎长期机构投资者增加持股比例。银保监会明确要求,引导信托、理财保险公司等机构树立长期投资理念,开展真正的专业投资、价值投资,成为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中坚力量。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优势,引导保险机构将更多资金配置于权益类资产。证监会也明确表示,完善有利于长期机构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的制度机制,加大对公募基金等各类机构投资者的培育,鼓励长期投资、价值投资。

  “水龙头”会被拧紧吗

  市场层面不缺钱,那么宏观层面缺吗?在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后,我国货币政策空间会否受到影响?对此,专家普遍认为,稳增长政策取向不变,且更加强调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我国总体物价水平低,政策手段充足,央行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护稳定的金融货币环境。

  从市场反应来看,由于此前市场预期充分并提前消化,无论是美股市场还是A股市场,都没有明显受到美联储此次加息的影响。机构大多认为,我国货币政策更早回归常态化,现阶段海外政策调整仍属于“追赶的阶段”,不构成明显约束,不影响我国加强逆周期调控。

  从稳增长的实际需要来看,稳定国内宏观经济大盘仍是当前的迫切任务。中金公司华泰证券广发证券等机构认为,近期国内疫情发展对经济运行形成一定压力,需要强有力的政策对冲。

  从未来货币政策发力点来看,货币政策将继续主动作为、靠前发力,在引导扩大信贷和降低融资成本方面或有更多实质性动作。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等可能继续下降;降准也可能相机实施,释放长期流动性,支持银行扩大信贷投放。此外,人民银行将继续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宽信用保驾护航。

  总体而言,我国货币政策“以我为主”,且留有加大操作力度的空间。“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的明确要求,意味着流动性将保持合理充裕,金融市场、实体经济运行将拥有稳定的货币环境。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