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后,人民币汇率持续攀升

  • 时间:
  • 浏览:27019

1月15日,全球瞩目的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彼时全球市场信心大振,MSCI亚太指数达到自2018年6月以来的最高点,同时标普500指数的E-Mini期货也接近历史高点。

一位投资者在北京查看股票报价板。(图源:路透社)

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涵盖了双方有关技术问题、农业问题、采购和金融服务的共识。

人民币走高是市场自发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阶段协议签署前夕,美国移除了中国汇率操纵国的“帽子”,人民币汇率也迎来了一波涨势。

美国财政部此前在2019年8月6日曾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但根据美国财政部从2016年《综合贸易法案》制订的汇率操纵国的三项判断标准,符合全部三项才能够被认定为汇率操纵国,而中国并不符合此标准。随着中国从“汇率操纵国”名单移除、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等标志性事件的发生,近一个月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攀升近1900点。

截至1月17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报6.8598,而从2019年9月3日7.1854的低点算起,人民币至今已累计上涨超3200个基点。2020年开年以来,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累计升值了近1.4%,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升值了近1.2%。

兴业银行首席经学家鲁政委在1月14日告诉时代财经,近期人民币汇率走高的真正原因并不是为了和美国摘掉中国汇率操纵国“帽子”的对换,这种现象的发生不是“他取消,所以我升高”的交易。

鲁政委强调,美国一直要求中国市场不断进一步开放,而一个国家只有在资本市场封闭的情况下才能比较容易地调整汇率,“如果中国像美国所要求的那样达到一个高度的市场开放,那中国就无法调整汇率,更加无法做出关于未来汇率走势的承诺。”

鲁政委指出,此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走高并不代表未来会持续走强,正确的理解是市场信心受到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提振,“是利空的消除。”

人民币短期升值的趋势已经确立,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1月14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预计,2020年美联储货币政策将保持按兵不动,美元可能会走弱,人民币相应会走强。“人民币的走强将会提升全球资本对于人民币资产的信心,特别是对核心资产的信心,所以外资流入中国股市、债市的速度将会在2020年加速。”

大豆和芯片进口或存在新问题

根据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国将在2022年之前额外进口价值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基于2017年的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增量),包括工业品农产品、能源产品和服务四大类。而中国计划在2020年购买美国商品的种类和计划如下: 

工业品:2020年为329亿美元,2021年为448亿美元

农产品:2020年为125亿美元,2021年为195亿美元

能源产品:2020年为185亿美元,2021年为339亿美元

服务:2020年为128亿美元,2021年为251亿美元

其中,工业制成品包括工业设备、电气设备、药品、汽车、飞机、光学仪器和医疗设备、钢材和芯片等。农产品则包括油料种子,肉类,谷物,棉花、海鲜等。

自从美国去年不断挥舞关税大棒,先后对中国、南美国家和欧盟国家商品施加额外关税,增加了全球进出口贸易的不确定性。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2019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仍然逆势增长达到了31.54万亿元,同比增长了3.4%。但相比之下,中国对美国进出口总额为3.73万亿元,同比下降10.7%。

综合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和当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来计算(2019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为6.8985;2018年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为6.61741),2018年中国自美国进口额为1.02万亿元,2017自美进口额为1.04万亿元。

“2018年中国对美国大豆的进口量大幅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中国对巴西等南美国家的大豆进口量攀升,最终满足了国内需求。而在2017年,美国大豆才是中国大豆进口的‘大头’。”因此,罗振兴认为,由于中美贸易摩擦,中国为了满足自身进口需求,进口的结构发生了国家间的转移,但现在协议签订后,进口结构或将会转移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