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中间商赚差价,我连好的水果都不配吃了

  • 时间:
  • 浏览:703

“请给我以我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

——亚当斯密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本不富裕的我,雪上加霜。

无意中看到爱心助农活动,苹果5斤只要14元,新鲜蔬菜5斤15元,不仅可以帮助贫穷的我熬过这段艰难的日子,还能善心接力,帮助农民伯伯渡过难关,一举两得,买它!

收到苹果的时候,我笑得像个孩子——接下来的晚餐有保障了。

迫不及待拆开快递,笑容僵在脸上,一箱苹果9个有5个都发霉了!

花也不太新鲜,甚至发霉了,这个“爱心助农”,简直就是把我的爱心按在地上摩擦!

以上叙述不是虚构,是我最近的真实经历......突然想起来,其实在很早之前,我就已经踩过“爱心助农”的坑了......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刚毕业不谙世事的小年轻,看到有博主发了“救救老爷爷,滞销黄桃亏本甩卖”的消息就一头热下单了,结果就收到了一箱全部腐烂的黄桃(苦笑.jpg)。

本以为这次疫情,水果蔬菜是真的滞销了,老爷爷们也是真的没办法了,所以义无反顾加入了“助农”大军,没想到,我还是太年轻了......

结果各位也看到了,实在是惨不忍睹(在哪里摔倒就要在哪里继续)。

这个时候我又想,这么惨的不会只有我一个人吧?于是我又去各大平台看了下,果然,当看到有人更惨的时候,心里就会平衡很多(人呐,使不得!)

爱心助农,拼的就是运气?

爱心助农这个事儿,经常网上冲浪的朋友应该都不陌生,隔三岔五就要上演一回。

套路都差不多,在一段时间内,大量账号突然发布类似信息,基本上都是XXX地方的XXX农产品大丰收,但是面临滞销,农民伯伯茶饭不思,愁眉不展。“果农心急如焚!!”“帮帮我们吧!!”“每次转发都是一次义举!!”文案几乎都差不多,相同点都是很有冲击力,再加上各种煽情的配图,很容易让人心生怜意进而冲动消费。

但是爱心助农这个事情,更像是一种运气考验,运气好的能收到很好的产品,但是很不幸,和我一样“不幸”的人实在太多

随意从爱心助农的页面里挑了几个店进去看了一下,一大波的晒图差评和卖家秀形成鲜明对比。实物与图片不符、物流派送延迟、水果腐烂等问题成为了差评中的热门词汇。近日还有某投诉平台受理了一起“爱心助农”投诉案件,消费者投诉某平台商家虚假宣传,打着“爱心助农”的幌子,通过以次充好、评论刷单的方式欺骗消费者。其实“爱心助农”项目出现的虚假宣传骗局并不是疫期首发,早在之前便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消费者买了劣质品,电商平台得到更多差评,当地水果被抹黑,好心被不法分子搅成“三输”局面。

以至于现在提到爱心助农,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悲情营销”,爱心助农变成了一锤子买卖,善心被透支,大家再也不敢轻易消费了,最后伤害的其实还是消费者和真正受疫情影响产品滞销的农民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在互联网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为什么还是会出现这样的“意外”呢?今天我们不谈悲情营销和背后的产业链,我们来聊聊中间商和专业分工。

从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看爱心助农

虽然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全国滞销农产品还是不在少数,而消费者对其需求一直都在。

面对这种情况,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爱心助农”活动,绕过了“中间商”,直接把援手伸向田间地头,直接解决了农产品供给方源头和消费者终端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看起来似乎是皆大欢喜的助农措施,还免得让中间商赚取了差价,但问题却正好出在少了的这个中间商身上。

爱心换来闹心,相信是大家都不想看到的,尤其是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我怀疑他老人家早在很多年前就预见了这种情况,所以提出了“分工理论”。亚当斯密的时代,是一个手工业的时代,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第一次提出了劳动分工的观点,并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进国民财富的巨大作用。分工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劳动生产力,并进一步带动了商品的交换,分工理论在手工业过渡到蒸汽机带来的大工业时代,很好地顺应了时代的转变和需要。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已经从工业化时代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时代,分工依然十分重要。在爱心助农的流程中,正是缺少了中间商这样一个专业化的分工环节——分工有合作,术业有专攻,这也就是中间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在。由于长时间的误导宣传,很多外行人对“中间商”都形成了一个扭曲的刻板印象,似乎他们的存在就是一面“压榨农民”、一面“抬高价格”的罪魁祸首,属于应该被“消灭”的一环。如果没有了中间商赚差价,大家直接从农民手里买水果,农民多挣钱,买家少花钱,岂不是两全其美?

然而很可惜,现实往往是很残酷的。残酷之一:缺少专业的仓储运输考虑到客观条件,农产品其实并不适合这样从果农直接到消费者手里的销售方式。首先,农产品这东西,时候到了就得摘,摘下来了你就得找地方去放,所以对仓储要求高。其次大多数农产品作为生鲜,对运输要求高,如果不经过专业处理,普通农产品的保鲜时间往往只有3到5天。如果没有经过专业包装,运输过程中的磕碰挤压则会导致其腐坏变质。现在知道为啥你收到的苹果都腐烂了吧?

残酷之二:农民,可能真的只会种地而已这也是术业有专攻的最好体现,负责种植采摘的果农们对于种植技术很有经验,但是对于水果销售可能一窍不通。我们日常买的农产品都是筛选过的等级货,筛选率从10%-50%不等,现在农户直接对接消费者,往往销售的是未经筛选的统货。如果是经销商去进货的话,这其中很多不合格品会被扔掉或者进罐头厂。但是爱心助农的产品一般来说都是不分质量、规格、品级,混做一堆,按统一价格出售的商品。所以质量参差不齐也就很好理解了,因为其中至少一半应该是被中间商挑拣了扔掉或者进罐头厂的。

中间商其实是在“保护”消费者

很多人不喜欢中间商,认为中间商赚的是一个不该赚取、可以节省的“差价”。

但是正如亚当斯密他老人家说的一样,“请给我以我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这个差价其实是应该存在的,允许中间商赚差价,给中间商他想要的东西,其实他也会给你你想要的东西,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现在搞农产品电商的,其实就要通过“中间商”才能很好地进行交易,这些中间商基本上都是在当地很有人脉的“能人”,能够调停各种矛盾,同时也掌握着大量仓储、物流的资源。虽然多一道手价格肯定会更高一些,但相比直接跟无数农民打交道付出的精力成本与潜在的麻烦相比,显然后者更加划算。这才是真正可持续的商业逻辑。实际上,随着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我们生活中的中间商也越来越多,几乎是无处不在。

吃饭,美食、外卖APP,中间商!

住宿,各种订房 APP,中间商!

租房、买卖房,中介帮忙跑腿,中间商!

出游,出行软件搞定车票机票,中间商!

学习,各大直播软件,中间商!

财经、股市资讯,财经秘书,中间商!

......在市场分工越来越细化的今天,中间商也会越来越多。这些中间商,都在赚着信息不对称的差价。这个差价,跟水果经销商赚差价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但是这个差价并不是你做慈善家白给人送钱。而是你在必要的时候,花钱购买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节约自己的成本和时间。最近资本市场不平静,有人提倡现金为王,也有人想要搏一搏单车变摩托。我们先看看黄金,V型反弹后开启攀升状态,曾触及7年高位,后续是否还有上涨空间?

再看美股,经历多次熔断以后,本周开启回升,是回光返照还是激励政策后的反弹大势?

最后看看A股,年后开市第一天暴跌后却走出了小阳春的势头,上周连跌数日,本周小幅回升,涨势能否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