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神舟开撕背后的账期隐忧

  • 时间:
  • 浏览:471

万万没想到,向来不惧任何挑战的京东,却在2020年开春上演了一出尴尬的“被讨债”直播剧,被神舟公开讨债3.383亿货款。

一边是知名的3C品牌商“神舟”,另一边是以3C起家的国内第二大电商平台京东。虽然目前无法得知两家是从何时开始合作,但肯定不会太晚,现在竟以如此高调逼债形式结束两者关系,着实让人费解。

诚然,这场尴尬的“逼债”直播剧情的背后,其实也暴露出了京东与平台上战友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京东经营背后的隐忧:牺牲战友利益,不断延长应付款项账期,以此满足公司大规模经营现金流需求的方式将可能会遭到更多合作伙伴的直接挑战。

延长账期,京东在玩一场零和游戏

根据京东最新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京东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短期投资总额为人民币645亿元(约合93亿美元)。但值得关注的是,与中小企业息息相关的京东应付账款高达904亿元,京东Q4财报中账期达到54.5天,尽管相比于过去3个季度略有下降,但账期依然接近2个月事件,在整个行业中都比较明显。

实际上,从2015年Q1开始,京东的账期就有着明显的延长趋势。2015年Q1账期为41.9天,但到了2018年Q2就已高达60.9天,这是其首次突破两个月。此后,这一数字继续保持高位。2019年Q3,京东应付账款周期仍然高达56.6天。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是衡量运营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在2018年1-9月期间,苏宁易购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仅为23.96天,资金流状况良好,明显优于同期Wind零售行业平均应付账款周转天数59.28天。

事实上,这几年苏宁的账期一直在缩减。商业社会讲究的是合作共赢,如果只是靠压榨供应商账期获取一点利润,这种模式也是无法持久的。自上市以来,苏宁的账期一直低于业内平均水平,这也是为何苏宁经营持续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

综合来看,京东的账期不仅远远高于苏宁,而且还与沃尔玛相差不大。这也从某种意义上反映出了京东在运营效率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现在行业中,京东具备一定的流量优势,但是账期是同行好几倍的经营策略,是建立在牺牲合作伙伴利益,满足自己企业经营野心基础之上。从长远来看,这种经营模式不具备可持续性。

在整个社会越来越去中心化的大背景之下,京东版本的“温水煮青蛙”故事,同样注定将是尴尬的结局。究其原因:对于无论是神舟,还是其他品牌商而言,与京东合作,主要是依托于京东平台的流量,实现公司产品的多渠道覆盖。在电商市场中,京东是必选之一,但并不是唯一项。如果与京东的关系不是互利共赢,只是京东高速发展过程中的垫脚石,那么两者的关系肯定不会长久。对于京东而言,现阶段公司正处于经营关键时期,一边是公司业务边界拓展的资金高消耗,另一边是资本市场的融资高成本。延长账期,实现应付款项的规模化经济效益,实属无奈之举。不延长账期,意味着公司无法做更多的布局;延长账期,通过牺牲合作伙伴的利益,通过布局更多的业务线,意味着在二级市场上,可以给投资人讲述更多的新故事,以此获取更多的信任票。

京东延长账期背后的隐忧

在这场零和游戏的中间,虽然京东在短期内获得了一定规模的资金流,但是随着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微妙,出现诸如神舟开始公开讨债,那么很大程度上存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与京东结束合作的可能。

换言之,除了神舟之外,京东存在被更多合作伙伴逼债的可能性。

究其原因:其一,大环境使然。受疫情严重影响,许多中小企业的现金流开始吃紧,被占用货款意味着资金周转不灵公司倒闭的情况发生

其次,可以看见近几年随着拼多多、苏宁等其他电商平台的高速发展,也对京东的经营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威胁。譬如拼多多的增长速度、平台图GMV,以及月活数都已逼近甚至是大幅超越了京东现状。可以说,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之下,来自拼多多、苏宁等电商平台的压力与挑战,将进一步放大京东的经营阻力以及与合伙伙伴的矛盾关系。

此外,今年对于整个中小企业而言,求生存求稳,将是公司年度经营主基调。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快速回笼资金,才能让企业安全的渡过这场经济危机。

综合来看,今年注定是京东的关键年。如果缩短账期,意味着公司资金流吃紧,必然波及其他业务的经营与发展;如果不缩短账期,那么必然将遭受到更多合作伙伴的逼债,引发更大的品牌信誉危机以及“逃京”现象的爆发。

回头再看神舟与京东的这场尴尬的“讨债”闹剧,也进一步反应出了“生意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这句商业哲理。如果从道义上来讨论这场闹剧的话,京东实属不应该这样对待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