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又迎强监管!限制未成年人网游、直播消费额

  • 时间:
  • 浏览:343

  3月1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再次公开征求意见。意见提出,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青少年模式,在使用时段、时长、功能和内容等方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提供服务,并为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提供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合理限制未成年人在使用网络产品和服务中的单次消费数额和单日累计消费数额,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8月以来,围绕未成年人保护,监管针对游戏行业出台多项举措。彼时,“史上最严”游戏监管令出炉,防沉迷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在今年两会上,相关代表委员也对游戏防沉迷工作提出建议和看法。

  进一步完善游戏防沉迷工作

  意见提出,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防沉迷制度,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及时修改可能造成未成年人沉迷的内容、功能或者规则,并定期向社会公布防沉迷工作情况。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青少年模式,在使用时段、时长、功能和内容等方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提供服务,并为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提供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对于近年来备受争议的未成年人打赏和充值行为,意见强调,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措施,合理限制未成年人在使用网络产品和服务中的单次消费数额和单日累计消费数额,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

  作为防沉迷的重要一环,认证体系的完善有助力遏制未成年人不合理的上网行为。意见提出,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要求未成年人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进行注册和登录使用,并通过国家建立的统一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等必要手段验证其真实身份信息。未成年人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进行注册和登录使用的,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不得为其提供服务;已经为其提供服务的,应当立即终止服务、注销账号。

  两会代表委员曾就游戏防沉迷公开建言

  2021年8月,对于游戏行业来说是一个转折点。

  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提出,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一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

  该规定下发后,游戏企业均展开一系列整改措施,积极压实责任,防沉迷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在今年两会上,相关代表委员也对游戏防沉迷工作提出建议。

  打击游戏租号运营成为防沉迷工作的集中方向。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许进表示,规定发布以来,对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起到了明显作用,但仍有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向未成年人租售或售卖成年人游戏账号,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教授丁元竹则建议,禁止未成年玩家绕开实名认证系统;禁止电商平台上的游戏租号平台运营,打击通过私域流量提供游戏租号服务的平台。

  网络游戏获利大,是不少平台和个人铤而走险的原因。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海淀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兼企业管理部主任李勇建议,逐步设立全国统一的游戏注册登录平台,所有付费网络游戏集中在统一平台上运行,所有游戏用户需使用有效身份证实名与手机信息认证、个人头像识别三者相结合认证才能注册登录,且限制每次、每日累计登录网络游戏时间。

  除了防沉迷和压实企业责任,也需要与家庭、学校形成合力。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广州市委会主委、广州市政协副主席于欣伟表示,解决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问题,关键在有效提高家长和孩子们的网络素养,让家长学会如何监督和约束孩子使用互联网,引导青少年合理分配时间。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