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先导率先敲响上市锣

  • 时间:
  • 浏览:1196

  16日,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代码:688222) 举行上市仪式,正式宣布登陆科创板。这也是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首家登陆科创板的企业

  成都先导上市首日报收47.08元,上涨129.43%,盘中最高达49.90元。公司是一家位于成都高新区的生物科技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成为DEL技术行业“第一梯队”企业,此次上市拟募资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建设新药研发中心等项目。

  四川上市公司又添新丁

  成都先导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药物发现CRO公司,主要依靠其核心技术DNA编码化合物库的设计、合成及筛选,为客户提供早期药物发现阶段的研究服务。截至目前,成都先导已拥有超过4000亿种化合物的DNA编码小分子化合物库,与辉瑞强生、默沙东、赛诺菲等多家跨国药物公司及生物技术公司建立了商业合作关系

  据介绍,DEL技术是近年来药物发现领域出现的一项新技术,通过建立起规模巨大的小分子化合物库,对潜在治疗靶点进行筛选,从而得到有效的先导化合物分子。

  近年来,全球范围在DEL技术行业内从事相关研发服务的公司超过10家,其中,已形成规模化服务收入的公司有3家。公司凭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的独特性,形成了明显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及技术壁垒,在行业内排名相对靠前。

  随着成都先导登陆科创板,四川目前共有上市公司127家。其中,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的42家;在深交所主板上市的22家;在中小板上市的31家;在创业板上市的31家,以及在科创板上市的成都先导。

  目前四川省还有10家企业在排队 IPO,其中,6 家“已反馈”,1家“已审核通过”,1家“已披露更新”,1家“已受理”,1家“中止审查”。同时,还有56家处于“辅导备案登记受理”状态。

  创业8年终修成“正果”

  公司从创立到科创板上市,历经8年时间,其间既是创始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进的筑梦之旅,也可由此看到四川省积极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过程。

  李进就读于原成都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赴海外发展。2012年,49岁的李进带着一份“DNA编码小分子化合物库合成与先导化合物筛选创新平台”项目计划书和一份创业梦想,回到成都高新区开始了创业征程。

  “作为一家初创型企业,最需要的是稳定的人才队伍和政府的支持。” 李进表示,成都高校云集、人才众多,加上有华西等著名医院和一些大型药企,同时政府对发展生物医药技术非常支持,这众多的积极因素给了他回成都创业的巨大信心。

  2012年,李进在成都高新区天府生命科技园注册成立公司,不久就建成了1500平方米的高标准实验室,包括多个生物、化学实验室,化学试剂库等,并获得了成都高新区给予的全力支持。

  经过8年的不断发展,成都先导终于登陆科创板,借助资本市场的融资,公司将继续在生物医药前沿领域拓展。

  据上市公告书显示,成都先导首次公开发行4068万股,发行价格为20.52元/股,募资8.35亿元,发行后总股本40068万股。据介绍,公司2019年前五大客户贡献营收约1.7亿元,占营收比65.45%。

  募资建设新药研发中心

  此次登陆科创板,成都先导拟将募集资金用于新分子设计、构建,应用平台和新药研发中心建设。“这对我们来讲是一个新的起点。”李进说。

  成都先导计划在2020年将DNA编码化合物库分子种类达到万亿量级。为此,将不断加大DEL技术及新药的研发投入以及商务拓展,致力于打造国际领先、商业价值不断提升的创新药物“种子库”和新药创制“新引擎”。

  2019年1月,成都先导正式搬迁至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公司发展需要更大的场地,而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很多生物药的公司都会入驻进来,形成优良的产业链。”李进表示。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由成都高新区和双流区合作共建。为促进产业发展,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出台了系列政策,其中包括加大优势品种扶持;通过发放和鼓励使用创新券,引导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高效利用,从而激活创新链;鼓励校企合作和国际合作,支持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等多个方面。

  截至目前,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重点开发区域面积9平方公里,其中5.5平方公里已成型成势,引进项目139个,累计协议总投资超1100亿元,聚集诺奖团队5个、国家级院士团队4个、高层次人才团队51个,引进和培育新药品种72个、临床阶段品种18个,1类新药28个、临床阶段7个。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