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林:“拥抱核心资产”是抱团取暖翻版 有碍市场健康发展

  • 时间:
  • 浏览:852

  上周末中美元首会晤后,美国股市闻风而动,本周前三天天天大涨,以历史最高指数收盘。但是,A股尽管周一携6096亿放量大涨,但还是连续调整了4天,周五成交量更是萎缩到3708亿。

  A股为何走得如此之弱?除了为了迎接科创板开板,下周有19只新股集中申购以外,另一个原因是:市场舆论在流行所谓“拥抱核心资产”的同时,北上资金却在“核心资产”上大肆出货,使得“核心资产”和“边缘资产”的股票都偃旗息鼓。

  我认为,“拥抱核心资产”的提法不科学,扰乱了投资者对股市的价值判断,有碍于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加以匡正。

  A股对“核心资产”的定义太狭隘

  本周四,有财经媒体发表题为“核心资产挺起A股脊梁”的文章称:“何为股市核心资产?一般认为,那些在行业中处于龙头地位,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突出,市值规模较大,股本回报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的公司,从金融投资角度来讲,就是核心资产。核心资产和边缘资产估值进一步分化,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体现,也是A股市场逐渐走向成熟的表现”。

  从该文对“核心资产”的定义来看,无非是在为上证50指数或者沪深300指数的样本股背书,粗看起来,定义似乎无可非议。但细究之后,有三个明显的疏漏。

  第一、忽略了国际成熟股市“核心资产”的主流——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高科技股。美国连续10年大牛市,是靠一批世界顶级的高科技股来引领的,如微软、谷歌、亚马逊思科、脸谱、特斯拉英特尔高通等。而上述定义,却把自主核心技术的高科技股排斥在A股的核心资产之外。

  第二,至今依然把周期性的传统产业作为“核心资产”。且不说前些年基金保险等大机构把“五朵金花”、“铁、公、基”、“房地股”作为“核心资产”。直到目前,仍然把白酒、酱油、醋、饮料、榨菜、家电、保险银行类股作为“核心资产”。虽然眼下这些股在市场炒得很欢,股价节节走高,甚至涌现出千元股的标杆——贵州茅台,但广大投资者却不敢恭维,也不买账,斥之为:“中国股市价值取向落后”。

  第三,把“核心资产”以外的90%的股票,包括大批低估值的和高成长的股票,都视为应该远离的“边缘资产”。这就形成了一系列悖论和自相矛盾:既然A股除上证50和沪深300以外,绝大多数股票都是“边缘资产”,那么过去20多年来,为什么要让那么多“边缘化资产”的股票发行上市?

  在我看来,何为股市的“核心资产”不存在统一的定义,不同时期、不同投资者心目中的“核心资产”,是不尽相同的,“青菜萝卜、大鱼大肉,各有喜欢”。因此,对“核心资产”的定义应该提倡多元化,而不能搞舆论一律,更不能将1.5亿中小投资者作为鱼雀加以驱逐!

  拥抱“核心资产”是报团取暖的翻版

  机构将低估值的大盘股作为“核心资产”,进行长期投资,倒也罢了。但是大唱“拥抱核心资产”,这就成为一种价值导向和投资取向,是在给广大投资者下指导棋了,很不妥当!

  既然监管层发出了3600多只股票,就应对它们一视同仁,维护三公原则。投资者该买什么股票、不该买什么股票,监管层和公众媒体是不应作出表态和导向的,而应让不同价值取向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独立思考、自主判断,理性选择。公众媒体公开提倡投资者“拥抱核心资产”,既角色错位,还有干扰股价和股市之嫌!

  从现今的“拥抱核心资产”,不禁让人想起了2017年底至2018年初,各种声音和众多机构也曾鼓吹对涨了一年的白马股“抱团取暖”,鼓励人们抛弃垃圾股追涨白马股。正当市场舆论高度一致,广大投资者纷纷在高位追涨白马股时,2018年2月1日,机构“抱团取暖”的阵营一朝瓦解,疯狂出货白马股,令指数从3587点狂泻到2440点。

  从2019年1月起,北上资金、外资等机构,又将贵州茅台为代表的白酒股作为“核心资产”,大量建仓,一路拉升,抱团取暖。当市场都认同将白酒股作为“核心资产”的首选,达到高度一致后,本周,在贵州茅台冲到1035.60元高价时,北上资金再度出手做空,致使上证50带领大盘调整了一周。

  可见,机构“拥抱核心资产”,除了看重其低估值和行业的龙头地位之外,更看重的是这些股的盘子足够大,便于机构大进大出,把中小投资者的跟风杀跌或跟风追涨盘作为对手盘,以获取丰厚利润和差价。

  核心资产也应包括高成长股除了目前被北上资金、外资、公募基金、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养老基金看重的周期性的传统产业的“核心资产”以外,我认为,其余90%的个股中,也同样存在着可成为“核心资产”的股票。

  第一类是: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高科技股。如5G、芯片、集成电路、半导体、通信、国产软件、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等。这是国家最寄予厚望的“核心资产”。

  第二类是:央企的强强联合股。如本周南北船整合,相关个股连续大涨4天,成为本周A股涨幅最大的板块。后续央企的强强联合,还包括众多的产业领域,更具爆发力的是两大科研机构的整合,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与中国信息集团,一旦整合,将诞生以发展软件、芯片、光电子技术互联网信息等高科技的巨无霸,同样可以成为优质的“核心资产”。

  第三类是:科创板。由于科创板对高科技和创新性质的要求,要高于其他板的新股。虽然是在搞注册制试点,但是在受理、审核和注册三阶段中的门槛和质量要求,更严于核准制下的新股审核。因此,今后在科创板中,一定会冒出一批具有高成长性、高竞争力的“核心资产”。

  第四类是:混改股。第四批160家国企的混改试点,已经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即将公布实施。由于这些混改试点股长期超跌,一旦其混改成功,注入新兴产业的优质资产,其中会有相当一部分股成为“核心资产”。

  第五类是:国资改革和并购重组。除了国家发改委和国资委确定的“国改双百行动”200家国企外,各地方国资委也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国改方案。由于现在提倡不停牌重组,因此,国改的方案将分步推出。首先是注入优质资产,有效提升上市公司业绩,随后是竞争性国资的股权转让。为解决同业竞争问题,还有一些国资将被壳上市,转型升级为新兴产业。

  随着监管层对并购重组“旧规”进行修正,一批低价、绩差、无退市可能的民营企业股,也有望通过并购重组、资产换股权、借壳上市等方式获得重生。这些股中,也可能会涌现出“核心资产”。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