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基金林英睿:积小胜为大胜 守候价值回归

  • 时间:
  • 浏览:451

  投资追求的目标就是资金的长期复利增长。结合自己的研究和投资实战,笔者认为,持续的正回报才是复利得以体现的最坚实基础和生存土壤。基于此,“先不想大赚多少,而是先想着不亏钱”是笔者投资的出发点,也是在投资决策中的自我要求准则。

  在具体实践中,笔者会对市场变化保持持续的关注度,尊重和敬畏市场;重点投资A股中周期企稳向好行业以及有可持续性成长行业里的优质公司,紧密跟踪和把握市场变化趋势,适度动态调整,试图构建一个稳健向上的净值曲线。

  成功投资各有不同失败投资千篇一律

  笔者认为,成功的投资各有各的不同,而失败的投资却是千篇一律的。从海外长期战胜市场的投资者框架和行为来看,我们可以发现,通往成功的道路其实有很多。例如自1977年到2016年,巴菲特在近40年时间取得年化10.8%的超额收益,其中3.4%来自高质量,2.6%来自低风险,1.2%来自低估值,余下3.6%来自其他,比如低成本杠杆以及纯自下而上选股等。巴菲特自己也说,“不管是买股票还是买袜子,我喜欢买打折时候的高质量商品”。

  近20年时间实现年化12.4%超额收益的索罗斯说,“我们做的是更早地买入新趋势,并在趋势临近结束的时候做反向投资。”在他的超额收益中,90%以上是来自大类资产或者资产类别中细分股票的趋势动量。而奉行成长股策略的彼得·林奇在13年时间实现年化12.6%的超额收益,其中有60%左右是来自纯粹的自下而上的个股选择。

  反观失败或者亏钱的投资者,无论是投资股票、基金或者其他资产,却仿佛有一些相同的行为,比如抑制不住交易冲动追涨杀跌,对资产的研究不够深入却又想一夜暴富等。市场是一面镜子,不仅反映了基本面情况,更反映了人性在面对波动时的原始冲动。市场交易的并不是未来,而是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不同认知。而面临不确定性时,人类那种原始动物精神的大幅波动,可能也正是亏钱的来源。

  由于投资者的成长经历、知识积累、个人性格等不同,难以有一条适合每个人的康庄大道。我们至少不要选择肯定到不了终点的那条路。这也是笔者投资框架的出发点。

  要想战胜市场,即战胜大部分的市场参与者,意味着要敢于与市场主流在一定阶段有部分偏离。落实到行业、公司研究以及具体交易决策时,笔者会特别关注标的资产是否有正的预期回报,对应的风险大致如何;在多长时间周期内能够实现这个回报,相对各类资产收益率来看是否划算;这个决策是否有可复制性。

  低估领域“淘金”

  基于基本面研究驱动的投资方法,可以分为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前者的目标是判断证券的内在价值,并在价格偏离内在价值时买进或卖出证券。可见,价值投资的前提之一是低价,我们会着重考察收益、现金流、股利等来评估企业的内在价值,并在价格足够低时买进,耐心等待价值回归带来的回报。

  作为一位价值型选手,笔者的投资策略是从暂时不受市场关注的“冷门”领域“淘金”,寻找价值被低估的公司,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获得价值回归带来的高收益。这样的投资思路,其实就是“积小胜为大胜”。如果我们能选出一批当前价格低估、面临底部反转的企业,业绩改善叠加估值提升,两年实现30%以上的收益并不难。

  基于此,笔者倾向于自上而下寻找边际改善的5-7个行业。在行业选择上更倾向于底部反转且具有持续性的周期行业,或者未来两三年能够持续保持较高增长的稳定成长行业。当然,重心会放在市场关注度暂时不高的方向。我们会去观察行业或公司是否发生变化,如行业整体供给或企业应对方式等。从低估值、高质量、低波动、管理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出一篮子股票。

  抓住机会,在价格低于价值时买入。从过去几十年的市场表现来看,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据此行业和公司可分为价值上行、价值平稳和价值下滑;按市场情绪有两种状态,即市场追捧和市场忽视。经过前面两道工序,我们优选的方向是被市场忽视的价值上行,通常这类标的短期下跌空间已经非常有限,我们可以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耐心等待市场重新定价,进而获得中长期的正回报。

  对笔者而言,以低于价值的价格买进是所有可能的投资获利途径中比较可靠的一种。只要我们对企业的内在价值估算准确,敢于以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进,那么何时上涨以及市场中其他投资者的反应都无需过多考虑。这其实就是《孙子兵法》所说的“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文章来源:中证网)

(原标题:广发基金林英睿:积小胜为大胜 守候价值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