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证交会主席:监管部门不应禁止卖空

  • 时间:
  • 浏览:1011

  美国证交会主席克莱顿:监管部门不应禁止卖空。

  延伸阅读: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禁止卖空会伤害市场?

  当禁止卖空成为全球潮流,股市真的会变好吗?从历史数据和当前的市场走势来看,一切仿佛没有监管者想象中那么美好。

  事件梳理

  由于近期股市波动加剧,熔断潮席卷全球,截至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出台卖空禁令,而行动最早、管控最严格的要数以下几个国家:

  2月28日,土耳其基准股指早盘暴跌10%;土耳其监管当局发布禁令,禁止市场在伊斯坦堡证交所做空股票;

  3月9日,韩国KOPSI指数收跌4.19%;韩国财政部出台政策,禁止做空过热股票,为期10天,自3月11日起生效;

  3月9日,印尼股市跌逾4%,印尼证交所制定交易熔断和暂停规则,如果指数跌超5%,将熔断30分钟,自当日生效;

  3月12日,西班牙IBEX35指数收跌14.61%,次日,西班牙市场监管机构要求禁止卖空69支股票;

  3月12日,意大利富时指数收跌近17%,13日,意证券交易委员会宣布禁止做空股票,自当日生效,适用于85只股票;

  3月12日,英国富时100指数跌近11%;13日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暂时禁止部分卖空工具和交易,包括禁止股票卖空。

  除了上述国家之外,比利时、泰国等也出台了相关禁令;在上述最早出台卖空禁令的国家之中,西班牙、韩国皆有意延长禁令的实施时间德国和美国据称也正在考虑实施相关禁令,白宫据悉正在敦促实施卖空禁令。

  精选分析

  卖空禁令风靡全球监管机构都是怎么想的?

  金十此前曾报道,多国先后出台卖空禁令从侧面证明,金融危机似乎已近在咫尺。那么各国监管机构在这时候祭出卖空禁令这个大招,又是出于哪些考虑呢?

  首先,卖空者在历史上污名远播,这一刻板印象给监管机构和市场投资者都造成了影响,甚至影响了监管人士的判断。

  过去20年的几次重大金融危机,包括1987年美国股市大崩溃、1992年欧洲金融危机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等,卖空机制都被视为罪魁祸首。作为回应,1997年马来西亚取消了卖空机制。

  其次,对卖空机制的监管虽然还存在争议,但自从2008年次贷以来全球各国对卖空机制的监管力度全面加强,例如美国有价格检验制度,欧盟有披露制度等。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全球证监机构的卖空禁令经过多番调整,对禁止卖空时间、对象都作出了严格且全面的规定。于是乎,在市场遭遇危机的时候,禁止卖空是监管机构能最快作出的回应。

  第三,从历史上看,几乎在每次危机爆发后,公众对股市的信心都会动摇,进而出现恐慌性抛售。为遏制这一现象,监管机构通常会在短期内限制特定股票的卖空交易,目的是让市场迅速冷却,防止过度抛售的出现。

  然而,在很多分析师和经济学家看来,监管部门出台卖空禁令是避重就轻且过于粗暴的行为,恐怕无法拯救市场之余,还会对市场造成一定损害。为什么经济学家们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历史经历或许可以告诉我们答案。

  以史为鉴:卖空禁令一般难有好结果

  正如上文所言,从历史经验来看限制卖空往往并不能成功拯救市场。

  往远了说,早在1720年法国密西西比股灾之时,法国政府就开始禁止卖空交易。但由于当时法律并不严厉,卖空交易在证券市场屡禁不止,卖空禁令并未达到政策制定者想要的效果。

  往近了说,过去两次重大金融危机时期的卖空禁令都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

  2008年7月21日,也就是次贷危机最严重的时候,美国证监会开始禁止卖空金融股和两房股票,但未能阻止资产泡沫的破裂。

  2011年欧债危机期间,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希腊先后宣布禁止卖空,但市场非但没有迅速止跌,反而加速下行并创下年内低点。

  从这些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限制卖空对市场来说不一定是一件好事,至少历史数据是支持这个结论的。

  被部分监管机构视为大杀招的“禁空令”为何无法发挥预期效果?这跟复杂的市场环境和各怀鬼胎的市场参与者有很大关系

  一方面,市场操纵行为层出不穷,如果没有其他监管和限制措施的配合,单一的卖空禁令很难发挥作用。按照现行规程,美、英等国监管部门都不会及时公布禁空令后市场操纵行为的统计数据,因此我们根本无法考证卖空禁令的效果。

  另一方面,一刀切的卖空禁令,远不如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有用。按照经济学家的分析,裸卖空(即投资者)对股市冲击较大,且存在很大交收风险,是监管机构应该重点打击的对象。但融券卖空(即投资者在卖出证券前就签订借券协议)由于要求卖空者先行介入证券,且监管、流通体系都比较完善,所以对市场冲击有限。

  相反,如果简单粗暴地禁止所有卖空交易,很可能适得其反,引发另类市场危机。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下文详细叙述。

  为什么说禁止卖空是在伤害市场?

  最后,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历史经验和理论分析都告诉我们,卖空无法真正拯救市场;那么这种不合时宜的政策干预,会对市场造成什么伤害呢?

  第一,加剧期权市场波动,为股市的震荡埋下伏笔。

  经济学家Robert Battalio和 Paul Schultz的研究发现,被禁止卖空的股票期权买卖价差通常会急剧变化,即使是那些不在禁令范围的股票,其期权交易量和交易价格也会受到波动。

  第二,加深市场恐慌。

  Robert Battalio和 Paul Schultz在研究中指出,2008年美国证监会发布金融股卖空禁令后,没有完全说清楚和之前出台的裸卖空禁令的区别,导致市场参与者大感困惑,更加深了投资者的恐慌。美国证交会在那段时间出台的几份监管说明都让投资者意外,最终导致市场不确定性上升。分析认为,监管部门在危机时期不合时宜或不恰当的安排,以及模糊的政策声明,往往会助长市场恐慌情绪。

  第三,进一步导致市场流动性枯竭。

  经济学家Alessandro Beber和Marco Pagano的研究发现,被禁止卖空的股票会出现流动性恶化现象,这在市值小和缺乏期权缓冲的股票上表现得特别明显。此外,卖空禁令还削弱了市场的价格发现作用,导致投资者无法掌握股票的真正价值和投资情绪。

  分析人士指出,有大量金融股票头寸的对冲基金如果使用了短期多空交易策略(一般依赖算法进行交易),它们就能向市场提供大量流动性。而在卖空禁令的影响下,这部分流动性就会消失。流动性的减少势必让规模较小的金融机构陷入困境,这反过来又将导致投资者逃离股市,并在流动性下降的情况下进行低价抛售。

  事实上,卖空交易可能来自于投机者,但也来自风险管理者,做市商和投资者的对冲保值交易。而禁止卖空对于后面几种投资者的破坏性很大,他们停止交易则会降低市场流动性,而当他们平掉无法被对冲保值的头寸时,股市下跌则无法避免。

  综上所述,禁止卖空对市场的支撑作用可能相当有限,有时候甚至会反过来伤害市场。有鉴于此,监管部门在作出禁止卖空的决定之前,应该经过深思熟虑,可不要好心办坏事了。(来源:金十数据)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