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清:今年CPI趋势向下 但谈通缩压力还为时过早

  • 时间:
  • 浏览:1523

  国家统计局4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超预期回落。

  3月份CPI同比上涨4.3%,涨幅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PPI同比下降1.5%,降幅比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

  CPI的回落是短期还是长期趋势?怎么看待国际大宗商品波动和海外疫情肆虐带来的影响?4月10日下午,时代财经就3月份数据专访海清FICC频道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财富50人论坛高级研究员邓海清先生。

  “整体上看,2020年CPI应当是趋势向下。”邓海清向时代财经指出,新冠疫情影响了餐饮消费,加速了生猪存栏的出清,猪肉价格回归历史合理水平是大概率事件,这将主导整体食品价格的下降趋势。

  面对复杂的外部形势,邓海清建议,政府应加大内需刺激力度,“宽财政”重点放在基建投资拉动需求上。同时“宽信用”要向实体经济输血,积极鼓励复工复产,以更强的内需对冲外部不确定性的长期化。

  邓海清对未来表示乐观。他认为,与2008年相似,在政府“宽财政、宽信用”政策支持下,中国经济可以在2020年实现V型反转

  2020年CPI有向下趋势

  时代财经: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3%,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16.4%,环比下降9.6%。你怎么看?

  邓海清:整体上看,2020年CPI应当是趋势向下的,主要因为猪肉价格基数越来越高,导致CPI整体基数变高,基数效应推动CPI同比回落。

  具体到3月,猪肉等肉类价格环比下降导致食品CPI环比弱于季节性,同时原油价格暴跌导致CPI非食品也显著弱于季节性,共同导致CPI同比回落。

  时代财经:近期由于国际原油价格走低带来的成本压缩和后疫情需求低迷,有机构预测非食品端有通缩压力。你认为接下来会有通缩压力或输入性通缩吗?

  邓海清:目前关于有通缩压力或输入性通缩的结论还为时过早。

  外部供给因素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确实会导致对国内非食品价格CPI和PPI(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的冲击,但是否可以称之为“通缩”,则需要看幅度和持续时间。

  如果只是一次性冲击,且并没有逐月价格下降,则难以称之为“输入性通缩”。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主要是原油价格下降导致的结构性价格下跌。如同猪肉价格单因素导致通胀上升不能成为高通胀一样,如果没有全面的价格下降,只是部分工业品价格下跌,也难以称为“输入性通缩”。

  从整体通胀结构看,尽管PPI同比为负,但是CPI非食品同比为正,CPI同比依然处于高位,也不能说已经通缩。

  时代财经: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3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8.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农副产品类价格同比上涨7.2%。你怎么看这些数据的上涨?

  邓海清:3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8.3%,主要由于前期(1、2月份)价格高位所致。

  从趋势上看,1、2月份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分别为20.6%、21.9%,3月同比涨幅与1、2月份相比是收窄的。也就是说,3月食品价格比1-2月是下降的。从食品价格环比看,3月较2月环比下降3.8%,也表明3月食品价格整体回落。

  单从粮食价格看,3月粮食价格环比为0%,并没有出现上涨,因此没有出现粮食价格的显著变化。从期货价格看,3月以来粮食价格确实有所上涨,但是幅度很有限,目前还没有产生实质性影响。

  时代财经:你预估食品价格会有什么样的走势?

  邓海清:从高频数据看,4月食品价格环比仍在下降,主要因为肉类价格开始高位回落。

  我们认为肉类价格下降趋势是大概率的,养殖的高利润迟早会使得养猪生产的扩大。随着新冠疫情影响了餐饮消费,加速了生猪存栏的出清,猪肉价格回归历史合理水平是大概率事件,这将主导整体食品价格的下降趋势。

  2020年或实现V型反转

  时代财经:3月份PPI同比下降1.5%,降幅比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统计局解读为“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行等因素影响,原油、钢材和有色金属等行业产品价格降幅有所扩大”的影响。这是否对3月份各地复工复产有利?

  邓海清:有利有弊,要分开来看。

  有利的方面在于,我国是很多大宗商品的净进口国,大宗商品价格下降有助于降低制造业生产成本。不利的方面在于,我国同样是很多工业品的生产国,大宗价格普遍低位表明供给整体大于需求,这会降低企业复工复产的动力。

  时代财经:4月10日,OPEC+成员国周四举行视频会议,减产协议几近达成,但由于墨西哥的退出又再生变数。你预估国际原油价格可能会反弹吗?对国内工业会有什么影响?

  邓海清:原油价格一方面是供给的问题,一方面是需求的问题,供给端减产幅度超过需求萎缩的幅度难度较大,这导致原油价格可以适度反弹,但是难以回到历史均值。

  原油价格大幅反弹需要全球需求端回升,首先观察中国复工复产情况,以及国际疫情的情况。如果中国复工复产情况较好,国际疫情也得到缓解,则原油价格在中期回升可能性较大,30-35美元/桶的原油价格在历史上是偏低的,也低于页岩油等很多开采成本。

  时代财经:外贸形势随着疫情在全球肆虐变得不稳定,4月8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对此你怎么看?

  邓海清:国际疫情高度不确定性,能否在二季度出现全球整体性拐点难以预测,这导致全球经济停滞时间有着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做好外需长期不足、出口同比长期大幅下滑的准备。

  相应地,需要进一步加大内需刺激力度,“宽财政”要重点放在基建投资拉动需求上。同时“宽信用”要向实体经济输血,积极鼓励复工复产,以更强的内需对冲外部不确定性的长期化。

  3月27日政治局会议已经定调“宽财政”、“宽信用”,且3月27日、4月8日两次政治局会议均强调“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我认为,与2008年相似,在政府“宽财政”、“宽信用”政策支持下,中国经济可以在2020年实现V型反转。

  尽管长期经济预期肯定会比之前更低,例如降低到5%左右或者更长期降低至3-5%,但是仅就2020年而言,经济增长实现全年5.5%的增速、实现GDP翻一番目标、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是完全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