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海策略:市场调整后的性价比如何?

  • 时间:
  • 浏览:834

  1、2021年12月以来,在国内经济增长乏力、海外货币政策偏鹰及地缘冲突升级等多因素影响下,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出现明显回调,估值下行幅度超过20%,当前万得全A近10年估值分位数已降至50%以下,A股市场性价比逐渐显现,超跌反弹过程中估值存在修复的契机。2021年12月以来,一方面在欧美央行鹰派信号不断强化,美债收益率持续快速上行下全球股市迎来调整;另一方面国内经济探底、稳增长效果不甚明显,国内市场上演“衰退担忧”,叠加俄乌冲突持续升级,导致A股出现系统性杀估值行情,12月至今万得全A回调幅度超过10%,万的全A近10年估值分位也由12月的70%回落至当前的46%。

  2、宽基指数方面,当前宽基指数估值分位出现明显分层,除大盘指数沪深300和中证100近10年估值分位略超50%以外,其余宽基指数近10年估值分位均降至50%以下,中证500最低,在5%以内,如果按照当前的业绩预测,即不出现杀业绩的情况,2022PE将落在25%的估值分位以内。具体来看,经过3个月的调整,当前A股各大宽基指数估值分位已回落至相对较低的水平。除大盘指数沪深300和中证100近10年估值分位仍位于50%水平线以上外,其余宽基指数估值分位均低于50%。上证指数深证成指、万得全A、创业板指当前估值分位位于30%-50%的区间内。中小盘指数估值分位已回落至15%以内,国证2000、中证1000和中证500的10年PE分位水平分别达到13.17%、9.99%、2.14%,位于历史上的历史低位。

  3、风格方面,当前中小盘近10年估值分位数已回落至15%以内,大盘估值分位仍处于70%水平线以上,估值割裂现象依然较为明显。行业风格估值分位明显分层,消费风格近10年估值分位调整至70%左右,成长风格估值分位已回落至50%区间内,金融和周期板块当前估值分位处于历史相对底部区间,为13%左右。市值风格来看,经历2021年12月中旬以来的市场调整后,当前中小盘估值已回落至历史较低水平,小盘指数近10年估值分位数由24.45%回落至4.28%,中盘指数估值分位数亦降至接近10%,与此同时,当前大小盘估值仍处于近10年70%分位以上,大小盘风格之间仍维持较高估值分位差。行业风格方面,在本轮市场调整中,前期估值水平相对较高的成长与消费风格板块回调幅度靠前,而金融与周期板块估值回调幅度相对较小。当前金融和周期风格近10年估值分位数处于13%水平左右,成长风格在经历回调后近10年估值分位数已回落至50%以内,而消费风格由于前期过高的估值,在经历回调后估值分位仍位于近10年70%以上,稳定风格估值分位水平在市场调整前后不降反升,当前处于近10年来50%左右。

  4、行业及赛道方面,当前超过三分之二的行业近10年估值分位已回落至50%水平线以内。稳增长板块估值水平虽有上行但安全边际仍相对较高,估值分位不到10%;消费和成长热门赛道表现分化,白酒、新能源车和光伏板块近7年估值分位调整至70%左右,CXO、半导体板块估值分位已回落至10%左右,配置价值开始显现。从行业整体来看,当前社会服务、电力设备和食品饮料近10年估值分位仍高于80%,汽车、基础化工、有色金属等8个行业近10年估值分位位于50%至70%区间内;通信、医药生物、电子等19个行业近10年估值分位数已回调至50%区间内。热门赛道来看,老基建、银行、地产等稳增长板块当前估值分位数位于10%以内;前期机构重仓的消费和成长赛道内部表现分化,白酒、新能源车和光伏板块近7年估值分位位于70%左右,CXO和半导体板块估值分位已回落至10%左右,配置价值逐步显现。

  5、综合来看,经过前期市场调整之后,市场“贵”的矛盾得到极大缓和。从结构上来看,中小盘风格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间,相较于大盘具有更高的安全边际。此外,经过前期调整,当前医药、电子等成长行业估值已回归至合理水平,性价比逐步显现。从2022年预期估值水平来看,绝大部分宽基指数2022年估值分位将落在25%以下,行业估值分位中位数进一步下行至20%左右,这意味着估值的调整基本到位。在今年业绩假设下,2022年预测估值将进一步下降,大多宽基指数估值分位将落在30%以下的区间。风格层面来看,中小盘估值分位水平将继续维持在历史底部区间,而大盘风格估值调整至13%,与当前估值水平相比有明显改善。行业风格估值表现分化,消费风格估值分位下降至32%,成长和金融估值分位则回落至5%以内,周期和稳定行业估值分位有所抬升。行业及赛道层面来看,预期盈利不变假设下行业整体近10年估值分位数中位数回落至22%,性价比进一步提高。机构重仓的CXO、半导体板块估值分位进一步下降至5%左右,白酒和新能源汽车板块估值分位数也由当前的76%的水平下调至70%附近。

  风险提示:流动性收紧超预期,经济失速下行,中美摩擦加剧,疫情超预期恶化,历史数据仅供参考等。

(文章来源:策略研究)

文章来源: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