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 “非典”,是房地产行业的转折点

  • 时间:
  • 浏览:5902

如果这是一场战争。

在丰富的物资、强大的行动力、义在利先的价值观的碾压下,没有什么敌人是战胜不了的。

1、朱总理卸任讲话与121号文件

2003年6月13号,央行发布12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单纯从121号文件的内容分析,其对房地产融资的影响非常之大,它主要是对房地产开发四个环节的运作加以严格限制。

121号文件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面对开发商的“贷”,另一个方面是面向买房人的“按揭”。

封顶才能做按揭,第二套房的70%的贷款。

文件出台之后,房地产行业哀鸿遍野。

潘石屹、任志强、刘晓光等地产行业大佬当时都认为,从开发贷款和购房按揭两头堵住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很多中小企业资金链会出问题。

朱镕基总理在他卸任之前最后一次讲话时,再三叮嘱“我讲过房地产的过热,但是我发现绝大多数同志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朱总理这个讲话时间是1月27日,和6月份央行出台121号文件之间是有逻辑关系的。

让人想不到的事情,那一年春天发生了sars疫情。

SARS对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三驾马车中受影响最大的是消费。

投资和进出口受影响很小。

2003年的GDP季度增长分别为,11.1%、9.1%、10%和10%,二季度受非典影响较大。

从1998年的房改算起来,全面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也是从那一年才正式开始。

6月13日的121号文件是一个开始。

正规化之前,先开始剿匪,通过121文件给诸位一个警告,把不正规的散兵游勇们给剿灭或者整编,然后再给大家配发重武器,冲锋陷阵,带领国民经济一路增长。

2、支柱产业与孙宏斌的地王

2003年6月底7月初,新加坡、香港、大陆、台湾非典疫情解除。

2003年8月20日,国务院下发2003[18]号文件。

它是房地产行业的信号弹和冲锋号,其指导思想中明确“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这样的定位,对房企们无疑是定心丸。

孙宏斌就是那个对政策吃的很透的小哥。

2003年12月8日10点48分,拍卖叫价开始48分钟之后,9号顺驰举牌9.05亿,北京国际饭店二层会议厅寂静了1分钟。

孙宏斌执掌的天津顺驰置地(北京)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9.05亿元地价购得当年的北京“地王”,孙宏斌和顺驰名声大噪。

这个价格值不值?

事后孙宏斌也说:“顺驰更看重的是进入北京这个市场,价格是次要的”。

地价是“次要”的,因为还可以用房价来补齐啊。黄村地王地块项目,很快就面世了,这个叫做“顺驰领海”的项目定位水景板式小高层,首期开盘价5500-6000元/,板楼的建造,价格却与当地的部分别墅的价格相当了。

而这样的楼有56栋,即便后来顺驰卖身香港路劲基建,这个项目也没赔钱,反而水涨船高。

2004年顺驰更是高歌猛进:竞得上海宝山、无锡等大体量地块,并在南京、苏州、石家庄、武汉、重庆、成都等地不断拿地扩张。

是的,2003年,房地产迎来了最后一波创业高潮:

包括孙宏斌自己创立做高端房产的融创、融信、海亮、保利置业、荣盛发展、上实发展以及鑫江置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住宅投资达历史上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10792亿元。

对当年的GDP拉动有多少不得而知,尽管当年消费受非典影响较大,但总体经济增长并没有放缓。

而从2003年开始到2007年,GDP增幅正式迈上两位数,这背后的房地产行业的贡献度是巨大的,是远超过其他行业的。显然这背后和2003年的18号文件有很大关系。

三哥的观点:2003年这一次,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因此是长效的。

2003年那个时候的经济就像“春天里来个百花香”,到处都是生机,一夜之间,都会冒出老高。

那时候的房地产也是:稍微一刺激,就蓬勃发展。

后面的两次:2008年底的刺激和2015年棚改,多少有一些“强扭的瓜不甜”了。

无论是自然增长还是刺激增长,效果对于房地产企业和房价是一样的,都是高速增长。

2008-2011年,一大波房企冲上港股。

2015年之后,三四线带动一二线,房企的地盘快速扩张。

无论如何,这次灾难面前,各家房企们的行动也是迅速给力的。

恒大捐了两亿、碧桂园、融创、万科都出了一亿。各家房企都出钱出力,这一点,令人感动。

3、短期刺激还是保持战略定力?

美国CDC(美国疾病防控中心)统计,2009年和2010年席卷全球的禽流感(H1N1)导致6080万美国人患病,274,304人住院,死亡12469人。

H1N1疫情发展的速度都远远超过2003年的SARS。

从历史数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这一次疫情的所谓“美帝阴谋论”可以结束了。

三哥稍微有些担心的是,在这场灾难之后,战略定力能否保持:

“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朱镕基总理在他卸任的国务院的全会上说:

“我再一次向银行的同志忠告:你们也许这两年就升官了,你们也许就不会再干银行工作了,以为出了问题可以让后来人收拾。金融体制改革还没有完成,还没有建立健全机制;但是在没有建立这个机制之前,我们已经搞了几十年经济了,还是应该负责任的吧。你们别把这个包袱留给后人,盲目地发展。”

这次灾难,宏观经济受到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的影响下,三驾马车中的两架受到影响了。

是自然恢复?

还是以此为借口或者契机,再度打针?是考验智慧的时刻。

4、多说两句

西方有句名言:上帝关上一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外一扇门。

咱们祖先说过:柳暗花明又一村。

2003年5月,阿里一名刚从广州参加广交会的员工疑似感染非典,阿里紧急决定全公司“隔离”,要保障业务的继续,大家只能在家办公。

非典没有击溃阿里,反而成就了电商行业。

2003年5月10日,阿里上线了淘宝。

2005年5月10日是第一个阿里日,马云说出设置这个纪念的初衷——阿里人在抗击“非典”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果断、团结、敬业、互助互爱的阿里精神却历久弥新。

刘强东的京东、王卫的顺丰都在那一年取得了转折性、突破性的发展。


物质上,今年的中国已经不是2003年的中国了。

精神上,我们依然有着这个民族优秀的光荣传统:义在利先。

嘉兴的“口罩心脏仓”案例,让三哥感慨万千。

为了让缺货地区更快补货,天猫超市紧急协调了菜鸟和顺丰,在一天之内建立一仓发全国的“心脏仓”解决方案。该“心脏仓”上线后,所有进仓的补货口罩可以直达到各城市消费者手中。

你别看平时顺丰菜鸟打的横七竖八,关键时刻国人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义在利先的价值观就凸显出来了。

而这背后涉及到的资源的丰富、完备的产业链条、大数据的应用....等等生产要素的完备和生产力的进步,更值得我们在这个封闭的春节里浮一大白。


我们曾经和古希腊人同时思考人生和世界。

我们曾经通过丝绸之路和全世界做生意。

四大文明:古希腊、古印度、古巴比伦,三大文明作古,中国却一直是中国。

我们作为一个BUG级别的存在,背后是有道理的。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没有什么曾击垮过我们,过去没有,未来也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