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彪:周期上涨逻辑基础并不牢固 心怀敬畏

  • 时间:
  • 浏览:316

  天风证券徐彪认为,自2015年股灾之后,A股市场运行的一个显著性特征是“慢涨急跌”。这个特征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市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新增资金入场,A股市场原有投资者在进行博弈。要打破这个博弈之局,要么市场暴跌至跌无可跌,然后浴火重生;要么有新增资金入场。当前的市场似乎并不符合前者,至少各大指数估值距离历史低点还有距离。而后者,即要有新增资金入场,主要在于企业部门,一要看它是否有资金,二要看它是否有意愿。2016年企业部门资金应当是充裕的,但企业不愿意配置股票,原因在于对“股灾”的恐惧远没消除。2017年,在时间上距离“股灾”远了一些,但在货币政策已然微变的背景下,企业手头的资金未必是充足的。在这种背景下,市场存量博弈战之困局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里,似乎是难解的。从“股灾”后的市场表现来看,“慢涨急跌”,涨的阶段,时间长度多是两个月左右,长一点短一点都有。这一轮反弹,如果从去年年底算起,时间长度上来看,已符合“慢涨”时间长度。

  其二,“春季躁动”逻辑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是每年的“两会”,“两会”来临,各种依据对政策的预期进行操作的主题投资将面临被证实或被证伪的结局。若是被证伪,对应的上涨要面临对应的调整;若是被证实,主题投资面临“靴子落地”,调整亦是难免;无非是马上调整还是再涨一段调整。随着三月份“两会”即将来临,市场亦处在“春季躁动”逻辑时间窗口期逐渐走向关闭的前夕。

  其三,年初以来,A股表现最好的行业分别是钢铁、家电、军工、有色、建材、食品饮料、交通运输、银行建筑装饰和汽车、采掘等,周期类板块明显突出,意味着年初以来的市场行情存在明显周期逻辑。不过这个逻辑基础并不牢固。虽然去年PPI的上涨是很多周期品价格上涨的结果,但背后的驱动力量主要在供给端,而不在需求端,否则怎么会看到,在PPI暴涨的同时,CPI却如此虚弱呢?上游价格暴涨,而终端需求没有起来,中下游成本压力能否转嫁出去成为很大问题。当前,货币政策实际上偏紧,在2016年周期品已经狂躁过后,继续把投资逻辑建立在周期之上,市场难免不会进行反思。当前时点,鉴于上周的市场行情及行业表现,不排除近期成长性板块可能会出现补涨躁动,但随着时间进入三月份,面对市场,我们对市场应当越来越心怀敬畏。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