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价格战结束,油价为何不涨反跌?

  • 时间:
  • 浏览:837

文/孙兴杰

经过一番马拉松式的视频谈判,欧佩克和其他主要产油国达成了每日减产970万桶的协议,这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产协议。国际原油市场的反应则比较微妙,油价并没有飙升,反而下跌了。如果是在平时,如此大规模的减产协议,油价可能会暴涨。这一反差的根本原因在于,原油的供需结构失衡,全球原油需求处于崩溃的状态,每日减产970万桶还不足以实现供需的基本平衡。即便如此,这一减产协议的达成意味着产油国之间的价格战结束了,至于油价何时反弹,反弹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值得关注的是,美国虽然没有参与减产的谈判,但是特朗普是减产协议的幕后参与者

3月初,“欧佩克+”进行的减产谈判失败之后,沙特与俄罗斯宣布进入增产阶段,全球原油价格崩溃,跌至冷战结束以来的最低点。这场史诗级的价格战导致市场剧烈的抽搐,原油价格一路狂跌,加上疫情在全球大流行,资本市场出现了“暴动”,股票市场的下跌速度令人咋舌。惊慌失措的研究者和投资者只能在历史中寻找安慰,是1987年、1929年,还是1873年?价格战并不是此次油价暴跌的主要原因,但是产油国之间的价格战无疑让油价崩溃。

油价暴跌不是好事吗?尤其对于原油消费国来说,可以用更加低廉的价格储备。对于这场史诗级的价格战,似乎是刚刚上演,就要结束了。原因在于,全球经济已经衰退,完全没必要再通过一场原油价格战让经济处于冰冻之中。原油消费国在短期内可以从低油价中获益,然而,如果价格战打得太久,原油生产企业将会出现破产,一旦生产停止,我们只能见证下一轮油价的暴涨。涨跌之间,带来的是经济的剧烈震荡。另外,产油国收入暴跌,或者陷入经济危机,原油消费国经济也好不到哪里去。

油价低迷的主要原因在于供需的失衡,之前产油国达成了一项减产协议,国际油价处于各方能够接受的状态。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之后,市场需求几乎缩水了三分之一,当然,这也是非常状态,东亚、欧盟和北美三大经济中心处于熄火或者半熄火的状态,国际航空基本处于冻结之中,停工停产、居家隔离,导致基本的交通也停下来了,能源的需求就这样消失了。产油国之间的大规模增产,只能进一步加剧供需的失衡。

价格战的初衷可能是为了争取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但问题在于,市场需求萎缩之后,这样的价格战意义并不大。即便消费国愿意增加原油的战略储备,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存储设施,更不要说储备也需要花费成本。这次价格战的受害者是美国的页岩油企业,页岩油企业背负了巨额债务,如果不是发达的金融市场的支撑,页岩油开采技术也很难这么快推广开来。在价格战之下,美国页岩油企业生存艰难,也出现了破产的企业。事实上,这场价格战主要发生在美国、沙特和俄罗斯三大产油国之间,因为美国页岩油的成本比较高,加上今年是大选之年,美国当然坐不住了。特朗普与沙特、俄罗斯领导人通电话,要求减产。当然,沙特和俄罗斯也不是价格战的赢家,只是国家的抗击打能力要比美国的页岩油企业高一些。

对于特朗普来说,如果打打电话、动动嘴皮子就能让沙特、俄罗斯减产,他当然乐意做。沙特的软肋非常明显,一是不能长期低油价,否则本国财政受不了;二是沙特的安全“承包”给了美国,美国的议员就提出,沙特需要美国保护,现在却打原油价格战,这不是朋友的行为;三是美国和伊朗关系紧张,沙特乐见美国来制衡伊朗。沙特是美国霸权体系内的成员,自主空间有限,遇到特朗普这样奉行“丛林法则”的总统,更难博弈。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话,讨论油价问题,据俄方报道说,两位总统进行了长时间通话,坦率交流了意见。特朗普曾在社交媒体上要求沙特和俄罗斯最好每日减产1500万桶,虽然最终没有实现这一量级的减产,但是各方最终还是达成了每日减产970万桶的减产协议。

减产协议的效果并没有立即体现在油价上面,但意味着这场短促而激烈的价格战结束了。减产协议是不是能够得到充分的贯彻和执行,也存在疑问,但是产油国至少形式上放弃了价格战。谁是价格战的赢家呢?沙特和俄罗斯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至少让部分美国页岩油退出了市场,但只有油价一直在每桶40美元以下,这一战果才能维持下去。油价反弹到每桶50美元以上,页岩油将重归市场。对美国来说,没有正式参与减产协议谈判,而能够最大程度保护美国的页岩油产业,也算是一种胜利。

这场价格战背后折射的是国际能源市场的大变革,除了能源多样化之外,还有环境问题。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的油价崩溃似乎只是一场预演,是全球经济巨变的插曲。

作者为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副院长

(校对:彭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