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分红?还限购?债基咋了?

  • 时间:
  • 浏览:790

近期债基真的很火爆,单上周小师妹就针对债基分享了2篇内容,分析了债基单日暴跌24%的原因,以及如何挑选债基,错过的小伙伴一定记得先回顾下:

另外,师妹看到上周五有小伙伴在评论区问及能否出一期有关债基限购的文章,为啥有的债基出现了限购?对已有购买者是利好还是利空?话不多说,今天就安排上!除了聊聊债基限购,小师妹还附赠分享“债基频频分红”这一关键知识点。

债基限购,是利好还是利空?

可能有人好奇,买的人越多,基金规模就越大,这样基金公司能收更多管理费。为什么会有基金公司放着钱不赚,而拦着基民买基金呢?

事实上,债基限购早已有之,而对于暂停大额申购的原因,各家基金公司公告普遍统一口径为——为保证基金的平稳运作,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说实话,表述有些官方,普通人一般看不懂。

其实,限购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之一便是控制规模。像2018年年初开始债券牛市,不少资金流入债基,从而导致很多债基的规模都迅速扩大,甚至翻了一番还多,尤其重仓信用债的债基,不过要平衡投资品种、流动性和规模,信用债的流动性并不好,所以2019年很多基金公司选择暂停大额申购的方式限制资金涌入。用白话来讲,就是——如果短时间内申购的资金太多,基金经理难以立马给这些“新钱”找到合适的投资对象,这样收益没怎么变多,而规模大幅扩张,就会导致基金的净值涨幅变慢,这明显对原先持有这只基金的人不公平。

另外,如果有只债基马上要分红,临近分红若有大额资金流入会分流盈利,从而导致平均利润下降,对之前已买了这只债基的人来说不是很公平,这时候基金公司就会选择暂停其大额申购。

而且涌入太多资金后,万一出现大量赎回,会引发流动性风险。信用债和股票、利率债不一样,有时一个月都无法成交几笔。从历史来看,就有一些因为难以应对流动性风险而无奈抛售资产,结果导致基金净值大跌的案例。基金公司通过暂停大额申购,就能有效地阻止机构动辄几百上千万资金的涌入。与此同时,还不会影响普通基民的认购。

总之,如果大家发现想买的基金“限购”了,建议先看看“限购”的原因和“限购”的金额。毕竟,很多时候基金公司这么做只是针对机构这种大户的。如果自己依然看好的话,还是可以出手的。

债基频频分红,为何?

基金分红年年有,今年次数特别多,再次刷新纪录。小师妹看到有人统计道,截至4月16日,基金年内分红累计达1423次。这是1998年公募基金诞生以来,同期分红次数最多的一年,具体来看,债基是今年分红的主力,共有884只债基合计分红1077次,最夸张的是华夏鼎利,年内分红次数多达8次。债基疯狂分红,是何原因?又是透露了什么信号?

其实,债基成为分红主力,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是2018年以来,债券收益率下行幅度比较大,(小师妹科普:债券的收益率跟价格呈反向变化,因此收益率下降就意味着债券的价格上升。对于债基,持有资产的价格上升,自然带来了资本利得),所以债券基金收益比较多,适合分红;

是机构分红比较希望基金净值保持稳定,债券基金整体波动较小,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净值水平;

是正由于债券整体利率走低,高风险债的配置比例又不可能太高,债基面临收益率的天花板,不妨及时分红选择落袋为安;

是投资供需不平衡。近一年来,债基的需求增速远超过同期债券的供给增速,因此基金公司面临较大的配置压力,分红相当于间接地主动降低规模。从这一点来看, 债基分红和债基限购倒有异曲同工之妙。

看到第三点原因,有小伙伴可能要担忧了,债基集中分红,是不是意味着债牛要见顶了?但其实两者并没有直接关系,“债基面临收益率的天花板”只是债基成分红主力的一大原因之一。更何况按照行规,债基通常一年要分红一次,而很多债基是机构定制的,分红可以免税,有利于利润平滑。由于去年债基业绩比较好,所以更有分红的动力。

那对于我们来说,如果有幸碰到基金要分红了,是选择现金分红还是红利再投资呢?小伙伴们需要从两个角度来考虑:首先,如果手头比较紧,或者不太看好后市,那么可以应该选择现金分红,落袋为安;但如果依然看好基金的表现,想获得中长期投资收益,那么就可以选择红利再投资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增持基金,而且不会再额外收取申购费,也省去了先等分红到账再去申购的时间。

如果觉得小师妹的文字对你有帮助,还请动动小手指解锁点赞+关注,你的肯定是小师妹不断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