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局:目前外债出现大规模去杠杆的可能性较小

  • 时间:
  • 浏览:1529

  国家外汇管理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际收支司司长王春英在1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上表示,目前我国外债出现较大幅度去杠杆的风险相对较小。

  有记者提问,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前一段时间美元流动性紧张,目前仍未完全解除,而我国外债余额已经超过2万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是否会再次出现外债去杠杆?

  对此,王春英表示,目前来看,我国外债出现较大幅度去杠杆的风险相对较小。

  王春英表示,首先,近年来中国的外债增长相对平稳。去年末外债余额达到了20573亿美元,比2014年末历史高峰增加了2774亿美元。虽然绝对额增加,但是和近年来的经济增长相比,外债的相对增幅并不高。2019年末,外债余额和当年的GDP之比是14.3%,2014年底这个比例是17%,目前下降了2个多百分点。近年来外债增长,我国的对外资产也在增长。2019年末,外债和对外资产的规模比例是26.7%,比2018年末下降了0.1个百分点,比2014年末下降了1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外债在经历了2015年和2016年初的去杠杆以后,增长是十分平稳的,和经济发展也是十分吻合的,与对外开放程度也是相匹配的。同时,在这个期间,人民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双向波动,我国外债没有出现顺周期的过度加杠杆,所以出现大幅去杠杆的可能性就很低。

  第二,当前我国外债结构进一步优化。例如,2018年末本币外债占比33%,2019年末上升到了35%,提高了2个百分点。中长期外债占比也在上升,从35%增长到41%。同时,得益于银行债券市场开放,境外投资者购买境内债券增加,在外债中的占比从2014年末的8%提高到了2019年末的26%。投资国债券的投资者主要都是境外央行,这类机构和主权基金主要是出于中长期配置人民币资产的需要来投资中国债券,他们的特点是不以短期盈利为目的,投资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另外,我国外债的负债率、债务率和偿债率都在国际安全线以内,而且远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整体水平。

  此外,从市场环境看,2015年和2016年上一轮外债去杠杆时期,存在美联储加息这个大背景,美元利率、汇率上涨。但现在的环境是美联货币政策更加宽松,美元不管是短端还是长端的利率都是在下行的,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重现较大规模外债去杠杆的可能性较低。

  王春英表示,从今年一季度的初步数据看,我国登记外债稳中有升,境外投资者总体增持境内债券,未出现明显去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