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支付占比继续上升 人民币兑美元创近四年新高

  • 时间:
  • 浏览:361

  2月18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走高,盘中一度突破6.3200关口,触及近四年新高6.3161,创下2018年5月以来最高点;与此同时,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走高,盘中触及6.3216。

  自去年8月末以来,在美联储缩减QE和加息预期影响下,全球主要货币均出现趋弱的走势,特别是新兴市场货币备受冲击。美元指数持续走强,而人民币则走出一波独立行情,在这个期间内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全线上涨。在岸人民币兑美元自6.50一线强势升值,区间最大升值幅度逾1850点。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暴发以来,中国经济领涨主要经济体,人民币亦走出一轮强势升值的行情。2020年5月至今,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高达13%。

  伴随着中国经济强劲,和人民币的坚挺走势,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越发不可阻挡。

  据环球银行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最近报告显示,2021年12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比重上升至2.7%,这也是自2015年8月央行“汇改”以来,份额占比首次升至第四。根据摩根士丹利的预测,人民币有望在2030年成为全球第三大储备货币,目前,人民币已经是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表示,中国人民币之所以能够保持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并不断增加,主要是因为“国内防疫形势好转,经济形势整体运行在合理区间,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运行总体平稳,境外贸易各方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支付手段的意愿不断增强。”

  近期,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境外资本大举买入中国国债避险,无形间带动离岸市场人民币需求上升与汇率上涨。

  中央结算公司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月末,境外机构在中央结算公司的债券托管面额增加500.71亿元至3.73万亿元,已连续38个月上升。其中,境外机构国债托管量增加657亿元人民币,累计持有国债2.52万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简报显示,截至2022年1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4.07万亿元,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3.5%。从券种看,境外机构的主要托管券种是国债,托管量为2.52万亿元,占比61.9%;其次是政策性金融债,托管量为1.08万亿元,占比26.6%。

  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1月,境外机构投资者净买入债券1413亿元,其中买入债券7832亿元,卖出债券6419亿元。

  1月份更多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市。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底,以法人为统计口径,508家境外机构投资者通过结算代理模式入市,1月新增1家;734家境外机构投资者通过债券通模式入市,1月新增7家。此外,境外机构投资者1月在中国债券市场上更加活跃,境外机构投资者共达成现券交易14251亿元,环比增长53%。

  一位欧洲大型资管机构驻亚太区首席代表表示,“不少欧洲资管机构认为,相比美联储激进加息缩表预期升温令美债收益率上涨(债券价格下跌),中国经济增长基本面稳健与相对宽松货币政策令中国国债更具上涨动能,也彰显更高的投资安全性。”

  更多交易员表示,人民币汇率保持“坚挺”,最主要得益于中国外贸延续高景气度与外汇市场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2月1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按美元计算,今年1月银行结售汇顺差达到278亿美元,银行代客涉外收付顺差则达到584亿美元。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王春英表示,1月份,银行结售汇顺差达到278亿美元,综合考虑远期结售汇、期权交易等其他供求因素,境内外汇供求基本平衡。非银行部门涉外收支顺差则达到584亿美元,近九成来源于货物贸易项下,体现过去数月中国进出口顺差增加,以及春节前企业集中收款等因素的影响。

  王春英强调,未来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多变,全球疫情演变和世界经济复苏仍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主要发达经济体在通胀高企压力下货币政策转向可能加快。但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的态势没有改变,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格局没有改变,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总体趋势没有改变,将继续发挥稳定市场预期和信心的作用,夯实外汇市场平稳运行的基础。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