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证券策略首席戴康:北交所“后备军”企业具有三大特征

  • 时间:
  • 浏览:501

  11月12日晚,北交所在官网宣布,开市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定于11月15日开市。

  北交所表示,截至11月12日,累计有超210万户投资者预约开通北交所合格投资者权限,开市后合计可参与北交所交易的投资者超400万户。与此同时,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数量达到81家。

  时至北交所开板前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了广发证券策略首席戴康。戴康认为,北交所聚焦“创新型中小企业”,且背后有三重战略意义。从长远来看,这类企业具有行业相对集中、估值低、规模小且盈利能力有限三大特征。

  三重战略意义

  “北交所的成立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关键一步,标志着我国开启了沪深北三个市场共同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科技创新的新格局。”广发证券策略首席戴康表示。

  在戴康看来,按照证监会表述,北交所坚持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总体将按照“一个定位、两个关系、三个目标”基本框架分步推进,关键词聚焦“创新型中小企业”。围绕北交所基本设计框架,可以衍生出背后的三重战略意义:

  第一重战略意义是直融宽信用再拓宽,助力中小企业“共同富裕”。北交所致力于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形成企业融资需求打开、合格投资者踊跃参与、中介机构归位尽责的良性市场生态。北交所将从三个层面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第一,打通融资难枷锁,助力更多优质中小企业资本化做大做强,甚至打破龙头垄断产生的低效格局;第二,中小企业长足发展是社会稳就业的重要保障,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改变“两头大、中间小”的产业与收入不平衡结构;第三,二级市场作为普惠金融利器,除了推动企业创造价值,还能提高居民财富回报。

  第二重战略意义是培育“专精特新”,匹配地方产业规划与资本布局。工信部公布的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4922家,其中上市公司666家,证券化率仅13.53%,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将是北交所的重中之重。此外,北交所将进一步打开区域股权投资市场,承接各地新兴产业集群优质企业,匹配地方“十四五”产业转型规划、国有资本化、政府引导基金去杠杆等战略部署。

  第三重战略意义是承上启下,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首先,错位发展,北交所服务于既往无法在沪深上市的中小微企业,上市最低市值门槛为2亿元(而科创板、创业板上市门槛基本在10亿元以上),并且未来致力于“专精特新”小巨人,拓宽资本市场边界。第二,互联互通,北交所机制具备强衔接功能:一是初始制度及企业来自原新三板精选层平移;二是保留转板制;三是企业要求在新三板创新层过渡且满挂牌1年;四是退市即降新三板创新层、基础层。第三,激活“双创”,再添PE/VC退出渠道。2020年整体一级市场募资已退回至5年前水平,北交所撬动企业生命周期更前段的中小市场,有利于PE/VC更好地形成“募-投-管-退”的良性循环。

  首批挂牌企业具备三大特征

  据北交所最新披露的信息显示,首批上市公司数量达到81家,包括直接平移的71家存量精选层公司,以及10家已完成公开发行等程序的创新层企业。从公开发行规模来看,这10家公司的发行规模多数不大,大多数公司发行规模处于1000万股到2500万股之间,中设咨询发行了3338万股。发行市盈率方面,这其中多只新股发行市盈率不高于20倍,最高的为科达自控的45.34倍。

  那么,从长远来看,登陆北交所企业自身的质地又当如何?

  经过仔细测算后,广发证券策略首席戴康表示:“截至2021年9月底,根据北交所上市4套‘财务+市值’标准(择其一),我们共筛选出680家精选层潜在标的(仅包含上市满一年的新三板创新层企业)。总体而言,北交所‘后备军’及精选层企业估值水平较低但整体规模和盈利能力相对有限,有必要精选个股。”

  戴康认为,“后备军”及精选层企业主要有以下特征:首先,相对集中于工业和信息技术行业。从数量分布来看,工业、信息技术和材料行业占比分别为30.74%、24.56%和15.74%;从市值分布来看,工业、信息技术和材料行业占比分别为22.56%、24.05%和14.88%。第二,估值处于较低水平。北交所“后备军”平均各企业市盈率为21.66倍,低于精选层(34.96倍)、科创板(76.91倍)和创业板(64.48倍)。第三,规模相对较小,盈利能力有限。按照2021年中报,从企业平均营业收入来看,北交所“后备军”、精选层、科创板和创业板分别为3.87亿、3.96亿、9.44亿和11.37亿元;从企业平均净利润来看,北交所“后备军”、精选层、科创板和创业板分别为0.21亿、0.45亿、1.33亿和1.10亿元。

  培育“专精特新”

  专注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任务的北交所,会不会如市场预想的那样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又会给中小企业带来怎样深刻的影响?

  戴康认为,北交所对中小企业带来的变化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首先,直融宽信用再拓宽,助力中小企业“共同富裕”。中小企业是我国数量最大也最具有创新活力的企业群体,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大体言之,中小微企业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占据了90%以上的企业数量。但是,融资难和融资成本高依然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核心挑战之一。2021年1~8月,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占比仅为3.39%。而北交所致力于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形成企业融资需求打开、合格投资者踊跃参与、中介机构归位尽责的良性市场生态。北交所将打通融资难枷锁,助力更多优质中小企业资本化做大做强,甚至打破龙头垄断产生的低效格局。

  其次,培育“专精特新”,匹配地方产业规划与资本布局。工信部公布的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4922家,其中上市公司666家,证券化率仅13.53%,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将是北交所的重中之重。此外,北交所将进一步打开区域股权投资市场,承接各地新兴产业集群优质企业(如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苏州工业园、成都高新区、广州开发区等),匹配地方“十四五”产业转型规划、国有资本化、政府引导基金去杠杆等战略部署。

  最后,则是错位发展,为既往无法在沪深上市的中小微企业带来机遇。北交所上市最低市值门槛为2亿元(而科创板、创业板上市门槛基本在10亿元以上),并且未来致力于“专精特新”小巨人,拓宽资本市场边界。

  值得注意的是,新三板到北交所上市渠道顺畅,将使得原创新层、基础层摘牌率明显降低,并引进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可以期待优质企业摘牌率将降低。

  此外,戴康指出,沪深两市股权业务长期被头部券商占据,但新三板情况有所不同,整体上中小券商业务量相对占优,因此北交所的设立将对券商提供差异化竞争契机。从新三板保荐数量来看,申万宏源证券、安信证券、中泰证券等券商优势明显;从新三板做市数量来看,申万宏源证券、九州证券和中山证券排名靠前,且分别在创新层和基础层合计做市91家、74家和67家。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