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林:机构抱团的“核心资产”从大消费扩大到高科技

  • 时间:
  • 浏览:938

   尽管节前市场心态不稳,担忧长假期间的不确定性,故纷纷清仓或减仓,导致节前股指下跌100多点;尽管10月初欧美股市大跌,但长假后A股首周却走出4连阳;尽管周二美股又大跌300多点,但A股周三却逆势走出独立上涨行情,周四各指数还报出中大阳线创业板大涨近3%。上证50沪深300、上证综指、深成指、中证500、中小板、创业板均收出中阳周K线。日成交量也从最低的3657亿,放大到4205亿、4565亿。沪指收复了五周均线2969点,重回多头市场!A股走独立行情的底气何在?

  “秋抢”行情的规律不可抗拒

  A股30年的历史印证了一个规律:凡国庆前建仓的投资者,在国庆节后首日或首周,均可领取“大红包”。若长假前下跌,长假后更容易暴涨。

  这既有节日期间投资者积累做多的情愫因素,又与节前避险资金在节后追涨有关。说到底,还是国庆长假正值“秋抢”行情的时空中间点在起作用。

  尤其是今年1—4月,A股走出了一波2440—3288点、涨幅为37%较有力度的“春生”行情。经过4—7月整整4个月的调整至2733点,从8月6日—9月16日,又走出了2733—3042点、涨幅为11.3%的小反弹,可谓“秋抢”行情的上半场。

  随后,经过大半个月的调整,国庆节后,从10月9日,又开始了从2891点起步的“秋抢”行情下半场。

  30年中国股市,每年在春季一般都有一波较有力度的行情,称为“春生(升)”行情。秋季还会有一波次力度的行情,称为“秋抢”行情。

  这既与政府部门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必然作出努力有关,也是国内外机构投资者在经过长时间震荡洗盘后,做一波“吃饭行情”的需要。“秋抢”行情的出现,是A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

  A股低估值吸引内外资机构加仓首先,众多公募基金不约而同地发行约1500亿元新基金,为后市行情提供“弹药”。其次,外资持续地流入A股,争夺低估值的低价筹码。

  继MSCI三次增加A股的纳入因子之后,富时罗素和标普道琼斯也加盟进入A股;北向资金从8月以来,持续不断地净流入,似乎不把A股的涨跌当回事,屡屡让恐惧利空和不确定性、对后市不看好的A股投资者感到不可思议。截止6月底2978点时,外资持有A股市值已达1.65万亿,现在外资的持股市值已接近公募基金的持股市值,是不可忽视的市场主力

  在欧美市场不断飞出“黑天鹅”的情况下,至今在2012年前金融危机前高点的半山腰以下,估值为全球股市,洼地的A股,可以成为外资投资的避风港。

  无论是内资机构还是外资机构,都非常珍惜3000点以下的建仓机会,这应该是机会大于风险的点位,从而增强了A股走独立行情的底气。

  机构抱团的“核心资产”从大消费扩大到高科技

  过去几年直至今年7月底,内外资机构所谓的“拥抱核心资产”,主要是指大消费概念股,包括银行保险、家电、食品饮料、调味品、白酒、医药等。

  但是,由于外部压力的挑战和政府把大力发展自主核心技术的高科技作为长期发展战略,予以空前的重视和支持,从8月份2733点开始,机构抱团取暖的“核心资产”开始延伸到高科技概念股。

  2019年上半年末,高科技板块在公募基金配置比例中处于6年新低,再加上高科技板块至9月中旬后,经过猛烈的调整,市盈率和市净率也处于2010年以来30%分位以下,科技板块的ROE处在历史底部,而超额收益率走势则领先于基本面。于是,原先仅被游资重点看好的5G、芯片、集成电路、半导体、智能手机、国产软件、电子行业、通信信息等高科技概念股,也开始受到了国内外机构的青睐。

  这样,市场主力机构的“核心资产”理念,便拓展为大消费+高科技,故使高科技板块成为长期牛市的起点,明星高科技股的赚钱效应率先得到了显现。

  由于内外资机构新晋加入高科技股,使市场历来十分青睐的高科技股如虎添翼、黑马飞奔,连续涨停股增多,市场赚钱效应显现,从而增强了市场的活力。

  当高科技股大涨或隔夜美股大涨时,上证50和上证综指往往横盘不动,或者翻绿,护盘机构乘机退出一些筹码,从而抑制了大盘指数的快涨。

  而当创业板为代表的高科技股出现回调,甚至是深幅回调,以及隔夜美股暴跌时,以银行、大消费股、券商为代表的权重股,则得到了主力机构的强烈护盘,故每每使大盘低开高走,逆势飘红,走出独立行情,从而稳定了市场的信心,显示了A股的韧性。

  从中线角度看,高科技股及消费类股未来仍会存在结构性机会,结合三季报的落地挖掘其中的新机会,是投资者当下比较重要的工作之一。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