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圈追星“经济学”:集资“打榜”一人多则数万 投入看重“回报率”

  • 时间:
  • 浏览:1387

  偶像的“吸金”能力往往让外人惊叹,那么粉丝们又是如何为他们的偶像花钱的?

  张钰(化名)是一个典型的追星族,她是5年韩娱粉丝,3年内地娱乐圈粉丝,最近一年,粉的对象还涉及了泰圈和“纸片人”,可谓“博爱”。她花钱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买书、专辑、杂志、代言、集资等等。

  和张钰相比,李琳(化名)的花钱方式则比较集中,她最为重要的花费是看演唱会。“我喜欢的偶像去年8月在香港连开两天演唱会,我就连看两场了,大概花了5000元。”

  国金证券一份研报指出,以养成偶像的吸金能力为例,分为两个阶段:在选拔期间,观众热情集中爆发,不但为节目创造了惊人的广告收入,还以赞助商点赞、募捐等方式直接贡献收入;在成团之后,每一次代言、每一张专辑、每一次综艺节目和演出都能带来相应的收益。

  粉丝花钱的多种方式

  尽管影视圈“寒流”并未有明显回暖迹象,然而粉丝经济却持续红火,在这背后,离不开像张钰这样的粉丝的投入。

  上大学之后,追星成为张钰在学习之外重要的娱乐方式,花钱也就不可避免。

  她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她粉的明星有很多,花钱方式也多种多样,比如她购买了马天宇、张皓宸的书,购买了陈宥维的数字专辑、杂志、代言护肤品、站子周边等等。至于韩娱明星,购买实体专辑的花销最大,此外还有杂志、站子周边(包括手幅、台历、娃娃、Photobook、dvd等等)。

  “朴志训(韩娱明星)去年发的两张专辑,我都买了。其实他的专辑价格定价在单独的艺人里算小贵的。第一张专辑的花费是专辑价格78元+邮费包装费28元+国内邮费15元;第二张专辑的花费是专辑价格72元+国际邮费包装费21.87元+国内邮费15元。”

  和张钰一样,梁琴(化名)也是大学开始追星,一直追到工作之后。“我大一暑假开始追易烊千玺,大三暑假的时候,手机用了挺久需要换掉,然后就去买他刚好代言的那款新出手机,既是刚需,也是我喜欢他的原因才会买的,只要他给我带来了购买欲。”

  “带来购买欲”是梁琴最为看中的一点,包括购买杂志。比如2017年年5月份的杂志,梁琴买的时候是50块钱一本,现在已经涨到了上百块。“怎么说呢?就是当时他给我带来的冲击很强,就让我有很大的购买欲望,我想买。”

  和张钰、梁琴相比,李琳的花费更“狂热”一些,购买专辑是“力所能及能买几张就买几张”。

  “正规专辑80-90元左右每张,后续专辑一般120元每张,买专辑一次花个几百元,国际+国内邮费一共30-40元左右。韩国偶像的专辑,如果一年回归次数多,会有正规+后续+冬专+mini,甚至还有个人solo(单独)专辑。”李琳说。

  而演唱会也是她花费的“大头”。“看演唱会还有各种吃住的费用,一次可能3000-5000不等。”她说,“3000-5000元,我算是低消。”

  粉丝“集资”的红与黑

  而在花钱购买物品或者听演唱会之外,还有一个粉丝经济的模糊地带:粉丝集资。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到,很多粉丝都有参与集资。

  李琳表示,除了买专辑看演唱会,粉丝们也集资,拿来刷应援、做数据。“有的人一次集资几万,我集资一般一百多,因为没有太多钱。”

  这些钱,李琳一般拿来给官方贴吧做数据,主要形式是投票和买专辑,专辑分为“运回”和“不运回”,“不运回”会拿去做公益。(所谓“运回”就是专辑能寄到粉丝手里,价格会更高,也会有邮费;“不运回”就是专辑不寄回来,不用付邮费,而且可能专辑打折,简称“打钱冲销量”。)

  她表示,一次性集资好几万元的人,一般都是粉丝的领队,简称“粉头”。“他们需要投入更多,做得更多,不然怎么做粉头。有的人有渠道的话,自己还会给偶像塞礼物,她们自己也愿意给喜欢的人花钱。”

  张钰也会为她喜欢的偶像集资,而且她多半选择专辑“不运回”的方式。“我这边,集资一般为了买专辑和生日应援,投票不是很多。专辑就是”不运回“,因为邮费贵,大家不想出邮费又想增加销量,就让站长把专辑拿去做公益或者投放咖啡店、娱乐公司等等。生日集资是为了做应援和给偶像买礼物,比如电子屏,LED等,礼物就送他需要的。”

  针对养成系偶像,国金证券的上述研报指出,购买节目相关产品只是粉丝消费的很小的一部分,直接集资才是粉丝消费的重中之重。在比赛期间,根据 owhat平台和摩点集资上显示的数据,《创造101》第一名孟美岐集资金额达到了1285万元;估计该节目所有选手的集资总额很可能超过了1亿元。

  但他们也表示,由于国内行业监管尚不完善,也有一部分集资消失在了“灰色地带”。

  什么叫做粉丝回报率?

  在采访中,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很多粉丝更愿意为韩娱明星花钱,因为认为这样更有回报率。

  那么,什么叫做“粉丝回报率”?

  据张钰介绍:比如,韩国有专门的售卖专辑的网站,有专门的统计销量的榜单,月末年末都会总结。业内会有专业评价,打歌舞台也有销量分占比,拿到第一位是人气的证明。

  此外,杂志销量也有榜单证明,韩国的杂志不算数量,基本上就是开卖几分钟售罄,杂志售罄快,下次合作的机会也会大。在韩国的粉丝,买专辑可以抽中签售会,可以到现场和偶像互动获得亲笔签名专辑。

  “另外回报率对于粉丝来说,还有另外一重含义:如果你不努力,你的偶像出现在你面前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只有偶像讨论度越高,节目才会邀请他。”

  张钰表示,韩娱成体系,其实她追内娱不怎么喜欢花钱,因为内娱让她觉得偶像跟粉丝的联系并没有那么紧密。“就是不论我为他花多少钱,在内娱还是得他自己和公司努力,我其实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李琳也表示,更愿意为韩娱明星花钱。“不投票怎么做韩娱顶流?这个非常耗钱,但本身粉丝也出得起这些钱。投票的意义是为了让偶像拿奖,偶像拿奖,是让他们在韩娱有一席之地。”

  有分析指出,理解粉丝经济,需要理解背后的“被需要感”,让粉丝参与到偶像的成功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让粉丝认可自己和自己的产品,让他参与到建设和成长的过程中,才具有强大的归属感。一群价值观完全相同的粉丝就会形成一个重度垂直的社群,并自动成为传播者。

  “我喜欢你多久我都不知道”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粉丝与偶像之间的关系又是“至亲至疏”的,这又导致了粉丝与偶像之间关系的不稳定性。

  张钰和梁琴就是典型例子。

  张钰表示,她最大的花钱原因还是因为“我需要”和“我信任”。但她也会卖出一部分购买的粉丝物品。“我个人不太爱买官方出的周边,因为购买渠道麻烦又贵,加上官方周边因为大家都买,你卖出去的时候没多少人愿意收。”

  她一般会在闲鱼、微博、淘宝、微店上卖出一些偶像的物品,这些东西是她不是很需要且感觉没有纪念意义的。

  她告诉记者,也会为一些没有太多关注的偶像买专辑,但是不会太执着。

  “偶像能不能红,还是要看资本愿不愿意捧,公司愿不愿意给营销资源。”张钰对自身的定位有着清醒的认识,“我算个啥啊,墙头这么多,我喜欢你多久我都不知道。”

  梁琴工作之后,对于追星则淡了很多。“追星其实我花的金钱不多,小几千元,更多的是时间。以前在大二大三的时候,会经常在网上打榜,就是所谓的数据粉,但现在我真的没时间,大四开始开始很淡,因为看到的东西更多了、更广了,追星开始变成我生活中的一个小部分。”